法治日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中国空间站再续半年之约
发布日期: 2023-12-01
信息来源: 法治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10月26日,“太空之家”迎来中国航天史上最年轻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再续半年之约。
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搭载着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奔向太空。之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即空间站三个舱段、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31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两个乘组顺利完成在轨交接。
此次任务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神舟十七号用圆满成功,接过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接力棒,中国人在太空行走的脚步愈发稳健。
长二F运载火箭始终保持全胜战绩
苍茫戈壁上,又稳又准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运载火箭)不负众望,一次次精准地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针对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以下简称一院)研制团队优化改进了火箭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软件配置项调整等,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优化发射场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进一步细化完善发射场预案,有助于出现异常问题时能够快速及时处理。
“以本发火箭发射场流程优化为例,部分产品首次装箭运输,发射场有效缩减了操作项目。”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魏威说,尽管单次流程的改进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经过几次改进的累积,就能节省出几天时间。目前,长二F运载火箭“发一备一”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如今,正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改进。
长二F运载火箭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立项最早,是我国现役唯一具有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的火箭,肩负着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如果说,其他火箭是在发射重量和高度上开疆拓土,那么长二F运载火箭则花更多精力来完善自己,因为它的成败关乎生命。”魏威说。
从2003年杨利伟乘坐时感到颠簸振动,到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惊叹“坐火箭太爽了!”;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到满足常态化运营;从护送一人,到护送三人乘组……
回首20年,在不断攻关、持续改进下,长二F运载火箭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用发发成功创造着一个个高光时刻。自1999年首飞至今,长二F运载火箭始终保持全胜战绩。经过持续不断地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目前,长二F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
“航天智造”保障飞船高密度发射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目前唯一的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抓总研制。
如今,技术状态已经稳定的神舟飞船,创新主要体现在增强可靠性安全性、提高航天员舒适度、提升整体效益上。
“飞船系统就是把航天员安全可靠运输到空间站的运输工具,可以说,我们的飞船系统非常安全可靠。”五院研究员罗谷清说,“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神舟十六号相比,基本保持技术状态一致。从此次任务角度来说,差别在于对接口不一样。神舟十六号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神舟十七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面对确保成功、万无一失的要求,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场试验队持续保持“视同生命的责任心、如履薄冰的敬畏心、宁静专注的平常心”,为高质量保证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坚实基础。
此次任务中,由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以及为中继卫星研制的有效载荷搭建“太空天路”,可实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地面通信畅通无阻,确保地面测试人员实时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飞船采用了具备集成程度更高、处理能力更强、国产化率更高这三大优势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太空天路”以更强更优的功能,为中国空间站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在目前的任务中,中国空间站六舱(船)均配备了中继终端,它们与中继卫星紧密配合、高效协作,让‘感觉良好’持续在线。”五院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任务负责人说。
神舟飞船高密度发射任务对舱体结构研制质量及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飞船结构产品的按期交付,将直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中国空间站的平稳运行。为此,五院529厂工艺团队持续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型号研制效率,确保舱体结构高质量交付。
“现在,我们整个返回舱结构部装装配过程都实现了工艺过程的信息化显示。工艺人员通过将舱体零部件加工或装配工艺信息结构化编制,研制流程配以文字、图片、模型和视频等多元化形式,再展现给生产操作人员,即可实现神舟舱体高效快速研制。”五院529厂神舟返回舱部装装配人员介绍说。
此外,从神舟飞船定型生产以来,五院529厂便着力通过试点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单元,提升飞船产品研制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
航天科工助力14次“太空之吻”
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再次承担了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过程中的测量重任,精确输出两个空间飞行器之间的距离、速度、角度等相对运动参数,同时具备通信功能。
这是该型微波雷达第14次成功助力载人航天任务的“太空之吻”。
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它是载人飞船在交会对接阶段的专用惯性测量设备,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精准测量加速度,从而帮助飞船牢牢把握速度、位置的毫厘变化,为飞船在轨运行和交会对接提供必需的实时数据。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的过程犹如“万里穿针”,这一过程中,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需要测量的加速度范围,仅为探测器升空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的千分之一量级。该加速度计之所以具备这样的能力,与其核心部件的过硬表现密不可分。测量部件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精准测量加速度信息,持续不断地将飞船在太空中产生的极其微弱加速度转换为电流信号进行输出。为加速度计担任“翻译官”的是IF转换电路,它将加速度计输出的电流精确“翻译”成为飞船控制系统“听得懂”的频率信号。两者周密配合,成为保障九天之上“中国精度”的重要力量。
此外,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出征的气体流量调节阀、液路截止阀、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4种产品,主要用于神舟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和医监医保设备分系统,它们是“太空医院”“太空空调”的一部分,为航天员舒适的太空生活提供保障。
气体流量调节阀是“太空空调”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阀门开口量,调节冷热气体流量的比例,从而调节舱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航天员工作在舒适的船内环境中。该型产品同时也配套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
航天员出征时随身佩戴的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全程陪同航天员完成整个飞行任务,可实时监测航天员的心电、呼吸、体温3项生理指标,并下传至地面指挥中心,由地面医护人员进行监护。
“空间站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我们更加聚焦于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应用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科学成果。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肩负更多的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