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6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钱小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局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上午好。今天是一个令人十分高兴和振奋的日子,“神舟”五号飞船和宇航员杨利伟已于今天清晨顺利安全返航,顺利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十分高兴的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先生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周晓飞先生向各位介绍组织实施“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并回答各位有关提问。
谢名苞: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我谨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向新闻界,向一直关心、支持、帮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非常高兴的告诉大家,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 10:36]
谢名苞:“神舟”五号飞船在经过了绕地球14圈飞行以后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于今天北京时间6点23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航天员出舱以后,又乘飞机在9点51分到达西郊机场,现在正在向航天城的路上进发。应当说今天,就是2003年10月16号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这一天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0:41]
谢名苞:现在我向诸位介绍一下这次航天飞行的基本情况。大家知道,首飞航天员的名字叫杨利伟,他是在发射前16个小时,从我们进入到发射场的三人航天员的梯队当中选优选出来的。在发射前两小时45分,航天员着舱内航天服到舱里头做技术准备工作。像新闻报道的那样,在此前,胡锦涛主席前往航天员公寓,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江泽民主席为航天员壮行,和航天员进行了非常亲切的谈话,带来了全国人民的问候和祝福。[ 10:42]
谢名苞:随后,载人航天指挥部举行了简短的航天员出征仪式,总指挥向航天员杨利伟下达了首次载人航天的命令。指挥部的成员伴随着杨利伟到达发射架前——这是早晨5点55分,并目送杨利伟进入飞船。发射以后,第587秒,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这个轨道和我们设计的理论轨道非常相近。飞船每绕地球飞行一圈大约是90分钟,在飞行的第五圈飞船实行了变轨,进入了343公里的圆形轨道,这个轨道也和我们设计的轨道非常相近。[ 10:48]
谢名苞:飞船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地面指挥中心和航天员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身体遥测参数了解了航天员的心率、体温、血压等等特征参数,并且通过电视观察航天员的活动、面部表情和情绪变化的情况。其间,地面指挥控制人员和军队的领导同志多次和航天员通话。航天员通过仪表和自我的感觉,密切关注着飞船执行地面指令的情况和飞船自己的工作状况。航天员还用数码相机照了地球上的很多照片,并且在地面指令的指示下做一些重要指令的补充。[ 10:49]
谢名苞:在飞行的第7圈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完成其他的所有空间实验活动。从起飞到返回,航天员在空间一共生活了21小时23分钟。飞行一天之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整个的返回过程是这样的。在返回的前一圈,由地面向飞船注入返回的数据,当飞船到达非洲西南部上空的时候开始执行返回程序。飞船的第一个动作是转动90度,把轨道舱分离出去。第二个动作是再转动90度,然后把尾部朝前,启动了制控发动机,使飞船降低速度,降低高度。[ 10:50]
谢名苞:飞船的高度降到145公里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概在巴基斯坦的上空,把推进舱分离出来。返回舱载入大气当中,在高度10公里的时候打开一个降落伞,这个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是1200平方米。当飞船离地面大约一米的时候,启动了四个着陆缓冲发动机,使飞船像在一个气垫上一样缓缓着陆,这样着陆的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二米到三米的速度,就像从一个平台上跳下来一样,丝毫不会对航天员有影响。[ 10:52]
谢名苞:根据着陆场区的报告,飞船着陆以后,着陆点离我们的理论着陆点4.8公里。返回舱着陆以后,轨道舱留轨继续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下面我介绍一下参加这次飞机实验的三个主要部分,一个是飞船,一个是火箭,一个是测控中心网的情况。“神舟”五号飞船长度9.2米,入轨质量是7790公斤。结构是一个三舱结构,上面一个舱是航天员生活舱和工作舱。中间舱叫返回舱,是航天员进入太空和返回地面时乘坐的舱。第三个舱叫推进舱。[10:55]
谢名苞:运载火箭的高度是58.4米,起飞质量是480吨。在起飞时,八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推力是600吨。这个火箭是在长征系列火箭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火箭,它的可靠性达到99.7%,比一般的运载火箭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这次执行任务的测控网是由北京、东风、西安三个,由东风、渭南、青岛、喀什等国内七个测控站,纳米比亚、卡拉奇,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四条测控船组成的海陆基的全球的测控网,是在卫星的支持下工作,对火箭和飞船完成测控任务。[ 10:56]
谢名苞: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我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活动的过程。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大成就,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表明了我们中国人能够独立自主的攻克尖端技术,表明我们在高科技领域内能占领一席之地。[ 10:57]
谢名苞:这一伟大成就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晶,是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们相信,这个伟大得逞就必将激发起我国人民更加巨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更加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赋予我们更高的探索热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10:58]
谢名苞: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我们将按照中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确定下来的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继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第二,把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第三,建立空间实验室。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把我国的在二哥人航天技术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开发和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10:59]
谢名苞:我们在进行上述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愿意与一切愿意同我们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和交流的国家携手共进。谢谢大家。[ 11:04]
记者:早上好,首先祝贺这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完成。我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神舟”飞船的发射以及返回舱着陆都没有进行现场的电视直播?第二,我们知道在飞行任务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最主要的问题和难题,我想知道你们在不同的阶段面对的最大的难题和问题是什么?第三,“神舟”六号飞船大概在什么时候上天?[ 11:06]
谢名苞:关于直播的问题,我们是这么看的,我们认为电视直播不直播和我们是不是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作为航天工程的指挥者我们认为成功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如何组织好、技术上怎么突破,能够使它的质量控制最好,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在发射前我们对成功充满了信心。[ 11:07]
谢名苞:至于说这次飞行实验的难题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上升段,保证我们的火箭高质量、可靠。最难的还是返回段。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返回卫星的多次经验,但是对于返回段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我们把最大的关注力放在了返回段上。至于“神舟”六号的发射时间,按照过去发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时间点上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次。“神舟”五号发射完了以后我们要好好的总结一下经验,我想也就是在一年到两年之内能发射“神舟”六号。[11:10]
周晓飞:首先“神舟”飞船是我国独立设计和研制的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认为,能够研制飞船是一个高技术的代表,具有综合的高技术的能力。从目前来看,虽然从第四代载人到现在14年时间了,但是能够独立实现载人的,没有几个国家。因为飞船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的整个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从对原材料的需求以及对各种元件间的需求,对中国的工业产品以及大型的组织和管理都是严峻的考验,而在飞船整个研制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从今天来看,取得了圆满成功。[ 11:13]
周晓飞:整个“神舟”飞船的研制耗时10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才终于达到了目前的水平。[11:14]
[海峡时报记者]这十年的研发,到底“神舟”五号在哪些方面优于俄罗斯的?看你们的技术路线是走俄罗斯的道路,将来要不要搞一个太空飞机?像美国那样。[11:15]
谢名苞:俄罗斯搞飞船,包括前苏联已经搞了几十年了,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各方面都是我们的老师。但是我们的飞船也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举几个例子:第一,我们的飞船从设计上,功能是一步到位的,不像美国和俄罗斯,他们初期搞的时候是把功能分成几块,一步一步的搞,我们因为有了前人的基础,我们是一步到位。第二,我们飞船的直径根据我们的需要,我们设计是2.25米的直径,比俄罗斯大,为什么大呢?我们认为这样做,航天员在里面比较舒适,也留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11:17]
谢名苞:第三,我们的飞船在设计思想上也和俄罗斯不一样,从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上来讲我们和俄罗斯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还加了一些功能,除了把它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之外,还用飞船作为科学实验的工具。因此,我们的飞船返回之后有一个留轨舱留在太空继续做科学实验。第四,我们的飞船是在这几年设计的,比俄罗斯晚了一些时候。因此,我们设备的技术含量,比如电子技术含量和控制技术,比那时候要进步的多。但是俄罗斯如果现在开始设计飞船,他们也会采用一些新技术。至于说航天飞机,我们没有这个计划。[11:19]
德国报社记者:第一,为什么迄今为止,中国没有和俄罗斯和美国合作,派自己的宇航员乘坐它们的航天工具进入太空?第二,现在中国是否愿意与美国和俄罗斯在太空宇航方面进行合作?[11:20]
谢名苞:第一,我们认为,我们中国应该掌握开发外星空间的技术,比较独立的掌握。这是我们对于人类的一个责任,也是激发我们民族自尊心的一个好的办法。第二,技术上的原因。我们发展载人飞船,可以把我们的基础科学和技术,比如说材料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化工等等这些方面带动起来。[11:21]
谢名苞:这样,我们国家的这些基础科学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三,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开发未来的顶尖的技术人才,只有通过这样的难度高的项目才能把这样的人才培养起来。关于合作问题,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愿意与平等对待我们的,在技术上平等对待我们的国家来合作,而且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寻找合作。[11:22]
法国国内周刊:首先祝贺中国成功的发射“神舟”飞船。第一,请问中国空间发展计划其余的部分,比如说关于探月的计划,如何勘测利用月球上资源的问题。第二,有关刚才介绍的空间实验室的问题。中国打算建立空间实验室,是打算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这一目标还是独立的实现这一目标?第三,轨道舱留轨,这个轨道舱是否会成为未来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11:24]
谢名苞:我们的空间计划刚刚起步,空间实验室的计划,我们并不作为,比如说和平号或者是国际空间站,向这样的空间实验室追赶。我们在近年之内将要解决出舱活动的问题,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问题,空间实验室是有一定规模了,在应用上能够短期有人照料的自主应用问题。刚才我说的几个问题都是解决将来空间应用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几个问题,因此,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独立掌握,但是在掌握这些技术的时候,我们并不排斥外来的帮助,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比我们有经验的多,我们很愿意向他们学习。[11:26]
谢名苞:我们的空间计划刚刚起步,空间实验室的计划,我们并不作为,比如说和平号或者是国际空间站,向这样的空间实验室追赶。我们在近年之内将要解决出舱活动的问题,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问题,空间实验室是有一定规模了,在应用上能够短期有人照料的自主应用问题。刚才我说的几个问题都是解决将来空间应用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几个问题,因此,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独立掌握,但是在掌握这些技术的时候,我们并不排斥外来的帮助,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比我们有经验的多,我们很愿意向他们学习。[11:26]
谢名苞:目前我们在空间当中的留轨舱,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空间实验的平台,它还不具备交汇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的能力,改造以后才行。[ 11:28]
英国天空新闻:杨利伟现在已经回到北京,马上要做一些结束工作,他什么时候会和公众见面以及他的进一步活动?[11:29]
谢名苞:我们从电视看到,杨利伟在整个飞行期间的表示是令人吃惊的好。作为坐着我们自己的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们认为他是我们的航天英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一定会很好的宣传他的品质,激励我们的民族,也激励我们的科技人员,把我们将来的工作做的更好。我想不久就会跟公众见面。[11:30]
外国记者:现在如果你们在计划“神舟”六号飞行的时间表过程当中,你们有没有实现出舱活动、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方面的具体时间表?[11:33]
周晓飞:“神舟”六号还没有计划进行出舱,虽然“神舟”六号一两年内将发射。进行出舱活动和对接是下一步工作的要点。[11:34]
凤凰卫视:在中国进行了首次成功的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台湾的航天官员除了表示祝贺以外,还透露出希望两岸在这方面进行合作。我想请问谢主任,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11:35]
谢名苞: 在载人飞船技术方面或者是联合计划方面,我们两方面暂时还没有合作的计划。但是对于一切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推进。我们这次在“神舟”五号上搭载有从中国台湾地区来的农业种子,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因为和台湾同行们在这一高级领域进行交流,既有利于台湾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的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农民的利益,所以我们做了这件事。 [ 11:37]
华盛顿邮报记者: 首先祝贺这次任务的成功。我想问的是有关资金的问题,因为资金对航天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请问你们的预算情况如何?是否得到过批准?你们具体登月的计划有没有有关的预算?登月计划的预算有没有获得批准? [ 11:38]
谢名苞: 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预算是经过国家批准的。载人航天工程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多年了,使用资金180亿人民币左右。这180亿元的使用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形成现在的产品,就是我们的飞船,我们的火箭,还有电子设备、应用设备,这些大部分在每次飞行实验以后都消耗掉了。另外一部分是形成了研制载人航天器各种技术的基础设施,比如建成了航天城、载人航天发射场,以及加工设备、测试设备等等固定的资产,这些技术基础大约80多个亿。 [ 11:39]
谢名苞: 也就是说国家给我们总的投资当中,大约不到60%的资金是在科研、实验过程当中,包括人才培养当中消耗掉了,另外40%多一点的,形成了将来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设施。 除了在研制生产过程当中实验之外,到现在为止一共组织了5次发射,每次发射,前4次大约一亿美元的直接消耗,第5次飞行实验,因为载人飞行实验,多一点,但也是不到10亿人民币的消耗。 [ 11:40]
钱小芊: 女士们、先生们,由于时间关系,记者会的提问部分到此结束。 [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