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杨宏
1992年初,我国载人飞船工程启动后,飞船系统研制抓总的任务,落在了我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全国人民和各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在总设计师戚发轫等老专家的带领下,我们迈开了向载人航天高峰挺进的脚步。
在追求一流信念的鼓舞下,我们大胆地提出越过单舱飞船和双舱飞船阶段,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的设想,并很快拿出了100多万字的论证报告。就这样,中国第一艘飞船的蓝图诞生了。
我们研制过几十颗卫星,但飞船要上人,必须绝对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宏伟蓝图的背后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为扫清拦路虎,我们把飞船系统关键技术分解为制导导航控制、返回控制、特大型降落伞、着陆缓冲等17项核心技术,一场为时6年的攻关战,在多个陌生领域里全面打响。
以副总设计师刘良栋、主任设计师陈祖贵、王南华为首的科技人员敢啃硬骨头,他们搞方案、搞设计,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1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神舟飞船的初样研制奠定了基础。一艘飞船上有10万多支元器件,哪怕丁点差错,都会带来隐患。为了让航天员坐上放心的飞船,“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工作标准,已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神舟”一号飞船“拉大底”的故事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
在“神舟”一号快要发射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陀螺遥测数据异常。按说船上还有其它陀螺作为备份,只要一个工作正常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时候排除故障,就必须将组装好了的飞船拆开,拉开返回舱的底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大底”。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发射场的工作要重做一遍,更严重的是飞船上所有的火工装置都已经装好,如有不慎,极有可能会发生爆炸。再说,返回舱底座和侧壁上安装着几百台仪器,操作空间非常狭小,几十根电缆反复拔出、插上,稍不留神,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新问题。但不拉开大底,就不能排除故障,就意味着飞船将带着疑点上天。
强烈的载人意识驱使着我们下定决心,拉开大底排除故障。当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庆伟亲自到试验队进行动员。按照逆操作方案,我们打开飞船底部,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台数据异常的陀螺。经过21天不分昼夜的奋战,“神舟”一号终于不带任何缺陷起飞远航了!
为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我们设想了108种故障模式,设计了20多种应急救生方案,每一种模式都有对策;每一种方案,都能保证航天员随时应急返回。
今年7月22日,“神舟”五号试验队出征的前一天,面对国旗,我们举起右手,向祖国庄严宣誓: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确保“神舟”飞船载人飞行圆满成功。用卓越造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
10月16日,当杨利伟乘坐我们打造的“神舟”五号飞船,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身影印在茫茫太空时,我们自豪地说:“神舟”人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神舟”人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昨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点燃人生的火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明天,我们会用激情,再创辉煌,谱写中国人更加雄浑的飞天乐章。
(本文为在2003年11月7日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北京)上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