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 高铭
我国首次载人飞行的巨大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我们应用系统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夺取工程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安排了六大领域的28个项目,包括对地观测和遥感应用;空间生命、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天文和物理;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以及天地技术支持系统。
11年前,确定这些目标时,也同时向中国科学家出了一份难度极高的考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学科领域最宽、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应用工程。没有任何借鉴,没有任何经验,188种设备需要全新设计研制,许多设备甚至要从最初的原理和工艺开始研究。不少人认为我们的基础差,目标定得太高,更担心中科院缺乏工程经验,严峻的考验和充满风险的未来摆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懂得,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攀登,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创新,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应用任务中,有一台对地观测设备,叫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它具有获取地面图像并进行光谱分析的非凡能力,可以在飞船上分辨出地球上这一片是沙土还是泥土,是水稻还是小麦,河流和海洋是否有污染,是什么污染。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它的一个重要部件——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外国对我们是禁运的,这个部件能够敏感到几公里外一根火柴发出的热量,而且需要在零下173度的极低温度下才能工作。取得低温的制冷机的活塞杆和活塞桶间隙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而且不能有任何摩擦,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的科技人员没有丝毫胆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4年攻关,历经坎坷,研究资料堆积成山,最紧张时,科技人员连续108天吃住在实验室,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人自己的高质量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和精密制冷机,大长了中国科学家的志气。类似的高难度关键技术我们攻克了60余项,填补国内空白100多项。
经过11年一丝不苟的工作、艰苦卓绝的努力,工程体制的创新和严格的工程管理,我们赢得了5艘飞船上全部应用项目的圆满成功。对地观测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满足了国家的迫切需求;科学实验和探测成果累累:我们获得了高质量蛋白质晶体,掌握了有应用前景的空间生物制药方法,世界上第一例由空间细胞融合得到的新品种烟草苗正在茁壮生长,液滴热毛细对流实验世界领先,空间材料、地球环境、空间天文、空间环境等各项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全面推进了我国空间科技的发展。
10月16日的历史性时刻,当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返回舱里走出来,我和大家含着眼泪欢呼时,眼前浮现出李钧院士、刘承宪、周本茂,王兆申研究员等8位优秀科学家,有的倒在了出差的火车上,有的倒在匆匆赶往攻关现场的小路旁,有的牺牲在实验室里的工作岗位上……谁说没有硝烟就不是战场,他们为了航天应用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没有看到胜利的结果,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神舟”五号的成功,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科学家将继续在开发利用太空的道路上播种希望,在世界科技前沿收获硕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再创辉煌。
(本文为在2003年11月7日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北京)上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