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于本城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于16日凌晨6时23分,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航出征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向国内外广为传播,深深印刻在全国人民的脑海中,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发射场是首飞航天员任务期间首次公开亮相和完成启航出征前一系列活动的地方,活动安排政治影响大,工作标准高。任务指挥部领导对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发射场指挥部于9月10日专门成立了航天员发射场活动协调小组,具体负责航天员在发射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挥,由我担任组长,工作人员近20人。
1 、 航天员启航出征活动的特点
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参加活动首长级别高,政治影响大
航天员在发射场参与任务的一系列活动安排,总装备部首长都亲自过问、亲自参加。特别是15日凌晨首飞航天员出征,胡锦涛、黄菊、吴官正、曹刚川、王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首飞航天员梯队,为首飞航天员壮行。这一活动是不能出差错的重大政治任务。
(2)国内首举,缺乏现成模式和经验
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组织,在国内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和经验。媒体披露的国外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都不是首飞活动,而且至今也未看到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进行人类第一次太空飞行前出征活动的有关历史资料。因此,中国首飞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只能靠我们自己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去策划。
(3)涉及领域多,协调难度大
按照任务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们结合发射场的实际,为航天员安排了升国旗、记者见面会、国家领导人接见、向工程总指挥请示出征等十几项活动。这些活动,涉及任务流程、首长活动、新闻报导、安全保卫和群众场面等方方面面。参加活动的领导同志和有关人员来自各部门数十个单位,还有近百名媒体记者。因而,各项活动组织复杂,协调难度大。
(4)活动必须一次成功
这些活动具有唯一性,不可能重复组织,因而标准要求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特别是航天员出征仪式,直接列入临射前8小时发射程序,必须在前3小时40分至前3小时之间的40分钟时间内,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首飞航天员梯队、首飞航天员请示出征和从沿途到发射架下送行三项大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发射程序。
2 、 航天员启航出征活动的组织原则
协调小组在确保航天员发射场活动安全和准时发射的前提下,要组织好航天员活动,并兼顾其他工作任务。大家团结一心,协调一致,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国家级活动、国家级标准”的要求,按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留下一点遗憾”的工作标准,在总装备部首长、机关和发射场指挥部领导同志的指导下,精心地策划、组织、实施了航天员在发射场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出征仪式,已成为经典的历史瞬间。我们在策划、组织、实施航天员启航出征活动中坚持了如下一些原则:
(1)坚持把国家形象摆在第一位
载人首飞是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大事。航天员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国家形象。通过众多媒体的报道,全世界通过发生在这里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我们在策划组织实施航天员发射场活动时,坚持把国家形象摆在第一位,按照国家级标准搞好活动。在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入住问天阁公寓时,组织了航天员升国旗仪式,在发射场的试验队和各方代表同全体航天员参加了活动。首飞航天员梯队10月12日与记者见面会和首飞航天员出征仪式是航天员和首飞航天员第一次公开露面。我们在环境场景布置中,突出显示国家标志,专用玻璃厅内只悬挂一面国旗,整个场面显得简洁而又庄严神圣;杨利伟向工程总指挥请示出征和圆梦园广场送行活动,送行人群挥舞国旗和鲜花,高唱《歌唱祖国》,用以表达“杨利伟为祖国出征、祖国为杨利伟壮行”,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2)坚持把航天员的首飞任务置于活动中心
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处理好航天员的活动和领导参与活动安排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航天员在发射场的各项活动中,航天员的首飞任务是核心。激发航天员执行好任务的热情,确保航天员以最佳的技术和精神状态去完成任务,是组织活动的要旨。因此,所有活动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航天员,都将航天员的首飞任务置于中心,尤其要在出征活动中确保航天员顺利执行任务。在安排出征仪式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首飞航天员有一个方案是14日晚9时至10时之间进行。但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按照任务准备程序,14日晚8时就要开始休息,15日凌晨2点必须起床做发射前准备工作。为确保首飞任务,最后确定,党和国家领导人15日凌晨接见航天员。从发射场参加送行的人员都希望能够第一时间、近距离目睹首飞航天员的风采,有人提出杨利伟乘坐敞篷轿车向送行人群挥手致意。考虑到当天早晨天气较冷,杨利伟身着航天服不宜长时间暴露在外,最后决定乘坐大轿车打开侧面车窗玻璃、车内开灯,向送行队伍挥手致意。为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安全,我们在各项活动中规定了一条铁的纪律:所有非航天员贴身工作人员不得与航天员接触。胡总书记接见首飞航天员梯队,航天员与记者见面等场面,航天员都是安排在专用玻璃厅内的。
(3)坚持周密的计划
航天员在发射场的活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协调有序。在具体组织时,我们坚持策划、报批、协调、实施环环相扣,保证了计划周密细致,组织实施万无一失。
①精心策划
我们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教曾去过美国、俄罗斯参观考察的领导和专家,多次召开协商会。除了出征仪式、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见记者三项大型活动外,还拟制了观摩某火箭发射、升国旗、植纪念树、参加最后一次任务指挥部会议等十多项活动方案。这些活动既与任务相结合,又突出发射场区特点;既可以激励航天员执行任务的热情,又能够适当地放松身心。活动方案经筛选初步确定后,我们按航天员进驻发射场区的时间为序,拟制了每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有些活动还组织了多次模拟演练。特别是首飞航天员出征仪式中在问天阁场坪请示出征,还制定了大、中、小3个方案。在多次演练的基础上,最终考虑到出征仪式宜热烈而隆重,更好地为首飞航天员壮行,采取了大方案,也就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出征仪式场面。
②严格请示报批
任务期间,航天员活动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每个实施方案演练后的修改方案,共50个方案,全部经发射场指挥部领导审批后向总装备部首长、机关报批。中央办公厅先遣工作组到达发射中心后,我们详细汇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航天员的安排方案,根据中央办公厅工作组意见,做了“站立会见”等多个方面的修改补充。
③及时协调
在组织每项活动中,我们注意搞好与总装备部机关、与有关参试单位及发射场内部各系统的及时协调。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首飞航天员是在15日凌晨举行的,中央办公厅14日晚才确定参加人员和接见方式。我们连夜通知参加的有关领导,调整会见厅布置,凌晨1点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4)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以首飞航天员出征仪式为代表的航天员发射场活动,具有内容多、参与面广、场地转换快的特点。出征仪式在3个不同场地进行,动用车辆数十台,几千人参加欢送。这对活动的组织指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指挥。出征仪式的前两项活动安排在20分钟时间内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自不同单位的500多名送行人员,要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完成集结和组织两次活动,1分钟的误差都可能造成人员和交通的堵塞,组织难度很大。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现场调度指挥组。出征仪式的三项活动一项接着一项,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差错,甚至影响到既定的发射时间。我们设置了16个调度点,编制了调度指挥口令,严格按照口令指挥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航天员,原计划是首长5点23分到达问天阁公寓大门,首飞航天员梯队5点23分进入接见厅,5点25分接见开始。但实际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车队提前5分钟抵达,现场调度及时下达航天员进入接见厅的口令,保证了接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进入问天阁公寓前,要求圆梦园场坪不能有前来欢送的一人、一车,我们就将军乐队、300多名中小学生、近100名新闻记者、100多名部队官兵和试验队人员提前集结在圆梦园外的公路和园林小道上待命。我们通过两次演练,调整细化行动方案,明确指挥协同程序。15日凌晨5点 18分,当国家领导人一进入问天阁公寓,军乐队、送行队伍和记者只用了不到7分钟的时间,迅速有序地就位,保证了欢送活动驰张相宜、隆重热烈。
(5)坚持营造良好的新闻采访场景
因为是报导首次载人飞行,在发射中心的记者和拍摄资料人员达到近百人,面对首飞出征活动如此珍贵的历史瞬间,大家“抢镜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坚持营造良好的新闻采访场景,为新闻记者提供最佳的工作条件,同时搞好记者的现场管理,确保现场有序,使所有记者都能拍摄下中国首飞航天员的经典历史镜头。我们专门请八一电影制片厂设计了专用玻璃厅的灯光,在厅内外增设了5盏新闻灯,有效地消除了玻璃反光现象,保证了最佳的拍摄效果。航天员凌晨请示出征活动时天还没亮,我们就在场坪增设了两个高杆灯,灯光将圆梦园照得如同白昼。当确定了首飞航天员后,我们立即连夜制作了“向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致敬”的大字横幅,这是“杨利伟”名字第一次公开出现,通过新闻媒体迅速传向全国、全世界。我们还慎密地组织制定了宣传报道方案,详细确定了参加出征活动的记者人数、定位和有关管理人员。航天员请示出征活动,我们在圆梦园场坪首飞航天员报告位置旁的最佳拍摄角度设置了记者区,摆放了4个5层梯形摄影架,保证现场记者都能在摄影架上拍摄到珍贵镜头。塔架下为航天员的送行场面,也是三次改变方案,选择最佳的领导人站位和航天员通行路线,确保摄影效果。
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发射中心的活动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向世人展现了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的英雄形象,突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表达了所有参试单位和发射中心各界群众对首飞航天员的敬慕之情和殷切期盼。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实际效果都表现得热烈、有序、庄严、隆重。这一切已凝聚成中国载人航天的经典瞬间,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历史长河中。
(本文原载于2004年第1期《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