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王经国、田兆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1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执行神舟八号飞船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系统,在指挥通信方面已突破缝隙通信等关键技术。
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得整个搜救过程指挥话音、图像与数据信息实现了全程不间断传输。它标志着着陆场空天地一体、远程连续的搜救通信系统构建完成。
在执行神舟七号飞船回收任务时,指挥通信系统在搜救返回舱过程中,有10分钟的通信中断期。吴斌说:“这是因为从直升机降落在飞船着陆点附近到在地面展开便携卫星通信站期间,由于使用视距通信,直升机与通信信号转发站不可视,所以通信会中断。”
针对这种情况,为实现搜救全过程通信畅通,着陆场系统的工作人员在通信直升机上加装了机载中继终端,巧妙地利用我国中继卫星作为天基通信转发平台,在天地间实施空中建链,突破了缝隙检测与信号突发、高效编码等关键技术,解决直升机旋翼旋转对Ka频段信号的遮挡难题,最终实现了通信直升机空中宽带信息枢纽的功能。
为实现以指挥直升机为核心的现场各搜救力量间信息传输不间断,他们研制了宽带超短波系统,利用先进的传输体制,解决了搜救直升机姿态高机动、通信低仰角条件下空空、空地通信难题,实现了各机动站点与通信直升机枢纽的宽带综合业务接入,满足了搜救全程信息从空、地两条路由与北京之间的连续、可靠、远程通信要求。
“当指挥员从指挥直升机下来之后,可以通过超短波背负式电台,把地面的图像、话音传到直升机的卫星通信系统,然后再传到北京飞控中心。这样在北京就可以全程实时地了解到返回舱着落点地形地貌和处置过程的所有情况了。”吴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