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酒泉11月1日电(记者 李宣良、田兆运、李惠子)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随着交会对接的即将展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已在紧锣密鼓地为未来在空间站展开更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活动作准备。
载人航天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日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间无限、科研无限、应用无限。我国取得的成果,全人类都将受益。
神八将展开17项国际前沿生命科学实验项目
记者:神舟八号将开展哪些科研实验项目?
赵光恒:神八不载人,我们就利用飞船返回舱有限的宝贵资源,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这次开展的主要是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以中德合作的方式进行。搭载的硬件设备一共3件,其中中方提供电控设备和接口装置、德方提供通用生物培养箱。此次共将进行17项生命科学实验,其中中方承担10项、德方承担6项、中德联合承担1项。
这17项实验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基础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辐射生物学、先进生命支持系统中生物学问题,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是跟踪国际前沿安排的实验项目。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飞船在轨飞行的微重力效应和辐射效应。
通过开展中德合作,可以为双方科学家提供生命科学研究空间实验的机会,期望能在这几个方面获得更多新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确定须经严格审核程序
记者: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赵光恒:项目选择是非常慎重的,要考虑前沿的、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站优势和特点的项目,要使其在整个航天任务中起到不可替代或重要补充的作用。
首先要考虑科学目标的前沿性。主要包括空间科学的实验项目是不是国际上的热点、是否能够有新的发现、是否有应用的前景、能否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等标准。
其次要考虑实验设计的可实现性。主要包括:实验用到的材料是否可以获得,空间飞行试验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实验样品与实验装置是否相容,实验装置是否能够研制出来等。
最后还要考虑对于工程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和处理,包括在发射、在轨飞行、回收等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必须可以解决的。
符合上述要求后,项目还必须通过立项论证,并在此后的方案研制阶段、初样研制阶段、正样研制阶段都要进行评估。每个项目的评估指标有10多项,由专家组进行打分量化。对于评估差的,如果能够整改的重新调整评估,如果无法整改的就直接淘汰。
我国科学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作为载荷专家飞上太空
记者:随着大规模空间应用的展开,我国科学家是不是也有机会作为载荷专家飞上太空?
赵光恒:我们目前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久的将来,太空中将会有我们自己的载荷专家。
在需要人做比较复杂的太空科学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参照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载荷专家选拔方面的经验,结合我们实验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情况,统筹综合考虑。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载荷专家?我想应该是在某些领域从事实验研究的人才。当然,还必须具备合格的身体条件。
国际合作的步伐将迈得更大
记者:神八进行了中德合作的科研实验项目,以后是否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赵光恒: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肯定会越来越开放,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领域,肯定会和国外的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及大学开展更深层次、更多领域的合作。有些可能是纯科学研究的性质;有的是在实验装置和实验技术层面的合作;有的领域将进行更深层次合作,包括研究目标、实验设计、仪器研制、数据共享和利用。此外,我们还将在合适的时机召开一次空间站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会。
科学问题的解决不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而是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