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报讯,“太空中骑自行车是什么感觉?”“水球实验里的两个气泡最后会不会合在一起?”……昨天,中国“最高”讲台上讲授的太空一课虽然已经下课,但在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的课堂里,学生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希望有一天能去太空转一圈”,上完特殊的一课,有学生由衷地说。据悉,昨天我省不少中小学组织学生收看了这一课,学生们反响热烈。
【现场】“哇噻!”学生们大呼神奇
上午10点,大河报记者在郑州五中课堂上看到,授课尚未开始,高二理科生海连洋和身边同学一连提出一堆问题:“太空舱里是不是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太空舱里看地球是什么样子?”“他们相互说话能听见吗?”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当亲切的声音从天宫课堂画面中传来,教室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王亚平刚提到“动量守恒定律”,海连洋就拿出物理课本来翻,“这学期刚学过!”
省实验中学高一(6)班教室里,惊叹声不断传出,当见到“水膜”变“水球”,同学们脱口而出:“哇噻!”有男生小声说:“太空里水都是飘着的,他们在那儿怎么洗澡呢?”
昨天,郑州十二中、郑州惠济一中、郑州十九中、文化路二小等多所学校,也分别组织学生们进行观看。学生们抑制不住地激动与兴奋,有人说,这些平时只能在书本上看到、脑子里想象的画面,今天终于能亲眼目睹,真的是太震撼了。郑州五中高中物理老师杨红明说:“太空授课中的实验在地面上是无法模拟的,失重环境一直是我们授课时头疼的内容,这次学生们如身临其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声】“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转一圈”
航天科技的魅力,深深折服了中学生们。“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里去转一圈。”河南省实验中学学生韩炳铮充满了期待。
“用常见的水来表现失重环境,很生动。”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比如简单的“吃水珠”节目,美国太空授课也有该节目,但我们的更精彩。另外用圆圈做了水凸镜,在凸镜基础上注水,变成水球,再染色变成彩球,这在地面上是实现不了的,这很容易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张占仓评价说,“实现基本同步的太空授课,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这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尤其是天地互动,达到了很高水平。”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普课。”张占仓说,这种科普很神奇,因为这些实验只有在失重环境下才能做出来。在他看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极大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崇尚,会引导更多青少年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记者谭萍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