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 2024-04-24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2024年4月24日上午9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以下为发布会介绍内容。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54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序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向开拓我国航天事业的老一辈航天人致敬,向所有正在为建设航天强国默默奉献的奋斗者、攀登者致敬!
受任务总指挥部委托,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航天员叶光富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李聪和李广苏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以上是这次任务的有关情况。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1.我们注意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由第二批航天员带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随着第二、三批航天员成为执行空间站任务的中坚力量,能否介绍一下航天员队伍发展建设的整体情况?他们的表现如何?以及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预计何时执行飞行任务?
谢谢您对航天员队伍的关注。我国航天员队伍是依据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需求,逐步发展壮大的。1998年,我们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2010年,又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了第二批7名航天员。2020年,完成了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包括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不同类型共18名航天员,选拔来源单位除了空军,还增加了工业部门和科研院校。目前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员选拔。
首批航天员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首次出舱活动、首次手控对接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任务,带领第二批航天员为完成空间站建造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尊敬;第二、第三批航天员不负重托、接续奋斗,全程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已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值得信赖;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值得期待。
总的看,我国航天员队伍年龄梯次合理、专业构成多样、作风素质过硬,每一名航天员自入队起,就始终牢记飞天使命,思想、身体、心理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都表现优秀。下一步,我们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一定会迎来更多不同身份的新成员。
谢谢!
2.与我们分享一下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的任务?他们将执行什么科学任务?所有任务都会在空间站内完成吗?会不会进行舱外活动?
感谢您的提问。空间站任务进入常态化值守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驻留期间,将按计划管理、照料空间站与应用载荷,进行空间站维护维修与状态巡检,保障空间站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试(实)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乘组在轨期间,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3次出舱活动,在目前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
谢谢!
3.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近半年时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半年的时间当中,他们在轨的工作情况怎样?取得了哪些成果?空间科学实(试)验取得哪些最新进展?
感谢您对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关心。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之后的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计划本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七号指令长汤洪波不仅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为我们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乘组轮换与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工作生活非常充实,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将按计划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高性能多元合金和功能晶体材料制备、骨干细胞分化抑制骨丢失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前期,我们发现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部分供电能力损失。我们迅即组织制定了出舱维修方案,研制并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行了维修工具,通过神舟十七号乘组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消除了撞击对核心舱太阳翼的影响,充分发挥了人在太空的作用,表明有人照料航天器能够更好地应对在轨非预期问题。
谢谢!
4.前段时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了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受到大家广泛关注。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目前登月阶段任务各系统相关研制建设情况?针对后续登月任务的航天员训练有何不同?
感谢您对工程后续发展的关注。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各项试验。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正在进行竞争择优。
相比空间站任务,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需要训练掌握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正常以及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进舱,1/6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
载人月球探测是具有高度挑战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后续我们将统筹抓好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任务目标。
谢谢!
5.想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类型,并重点介绍其中一些实验。
谢谢您的提问。建造中国空间站,开展长期有人参与、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空间站应用效益和效率,我们不断健全完善科学的项目立项论证、动态评估、成果转化等机制,建立了天地一体、航天员与科学家联动、高效顺畅的应用运行与控制体系。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了130多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利用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学实验样品,先后有国内外500余家科研院所参与研究,在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等方向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总的看,这些空间实验的开展以及样本下行后开展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的新成果,通过推广转化与应用,将逐步发挥出更重要的科技与经济效益。
例如,利用无容器科学实验柜开展的多元偏晶合金制备项目,提出了工艺优化设计和组织调控方法,应用于盾构机轴承和核电站常规岛相关合金材料开发,性能获得有效提升。
利用高温科学实验柜开展的新型材料空间生长研究项目,首次在空间获得了地面难以制备的高质量晶体材料,对高性能多元半导体合金材料制备具有指导作用。
利用生物技术实验柜开展的人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靶点研究、对骨骼肌影响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项目,取得的成果为促进骨折、脊柱损伤修复等骨质疾病的防治,以及对抗肌萎缩、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利用航天技术基础试验柜,开展了我国首次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的在轨试验,热电转换效率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未来空间新型电源系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机理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产生了一批重要创新。其中,国际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入选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后续,我们将继续坚持应用为纲、效益为先,充分发挥国家太空实验室平台优势,持续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
谢谢!
6.当前,空间站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港澳地区参与空间站运营的情况怎么样?前期,第四批航天员也在港澳地区进行了选拔,目前结果怎么样?
谢谢您的提问。一直以来,港澳地区利用优势资源与技术,积极参与祖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产生了诸多科学技术成果。去年11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的媒体见面会上,已经对相关情况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访问期间,代表团与港澳民众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交流。港澳地区科研机构提出了高分辨率全球温室气体探测等一批新的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未来有望在空间站开展研究与应用。
前期,经中央政府批准,我们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中,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目前选拔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关于港澳地区具体选拔结果将第一时间通报特区政府。
谢谢!
7.刚才您提到神十七乘组首次完成了舱外维修任务,修复了因受空间碎片撞击对太阳翼造成的影响。后续在应对空间碎片撞击、维护在轨航天器安全等方面有什么考虑和举措?
谢谢您对空间站安全的关注。过去的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人类航天活动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空间碎片问题也日益凸显。截止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多次主动实施空间碎片规避,应该说,确保空间站平台的在轨安全稳定运行,是我们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永恒课题,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空间站和低轨小目标轨道精确预报能力,优化完善空间碰撞预警和规避实施流程,虚警率降低30%,提高了空间站碰撞规避效能;二是对空间站舱外状态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巡检,分析微小碎片撞击概率和撞击机理,目前已上行航天员舱外手持相机,后续还将上行机械臂可以直接抓取的高清相机;三是进一步梳理空间站舱外易受空间碎片撞击损伤的薄弱环节,研制上行防护装置进行加固,本次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开始执行此类任务;四是部署了空间站舱体撞击泄漏监测和定位系统,不断优化完善空间站压力应急处置预案,研制了空间站压力应急处置系统,航天员可用于故障处置的时间增加了5倍。此外,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站上定期发布OEM轨道参数,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有关机构建立飞行安全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共享相关信息,共同维护在轨航天器安全。
谢谢!
(责任编辑:郝祎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