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文字实录
发布日期: 2024-07-05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月后,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以下为见面会实录。
01
问:请问指令长汤洪波,作为首位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您有什么感受?这次太空之旅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计划?
汤洪波: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代表乘组,感谢媒体朋友在航天事业和社会大众之间搭起来一座沟通的桥梁。大家辛苦了,谢谢你们!
航天员的使命就是为祖国出征太空。说起两次飞天、太空生活279天的经历,我深深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为亲历、见证、参与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自豪。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一次次代表祖国出征太空。
在乘组出征前,我们问自己: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乘组三人一致的答案,就是要把空间站高质量管理运营好,把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完成好,发挥空间站国家太空实验室的最大效能。在轨飞行的187天里,我们圆满完成了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开展了84项在轨实(试)验,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此外,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们乘组还承担了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将神舟飞船搭载国旗从中国空间站带回祖国家园,跑完了国旗太空传递的关键一棒。目前,国旗地面传递活动正在进行之中,我们非常期待这面承载特殊意义的国旗能够接力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点亮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心中的强国梦、航天梦。
02
问:请问航天员唐胜杰,第一次逐梦“天宫”,带给您怎样的体验?您用哪些方式记录和留存自己的这次难忘经历?
唐胜杰:还记得去年10月26日,我们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从问天阁出征,那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把这次任务完成好。但是对于没有飞行经验的我来说,入驻空间站后,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如何快速适应太空失重环境,虽然挑战很多,但使命和责任让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6个月以来,无论是站务管理、设备维护、出舱活动,还是开展科学实验,我们乘组一心、天地一心,圆满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返回撤离前的载荷下行工作,涉及多个系统、多项实验,下行前的装载时机、装载位置都是有要求的。甚至有的实验对下行温度也有特殊要求,需要在飞船临近撤离时才能从冷藏装置中取出,不能出丝毫差错。哪怕是一颗小小的种子,都承载着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而前功尽弃。只有把所有的实验载荷安全带回地球,我们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我为能完成这样有意义的任务感到幸福。
在任务期间,我用相机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了我们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在工作之余,我还用书写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太空中的感受和经历。这些都能让我更加深入地总结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天地可测,飞天不止。后续,我将一边按照计划进行身体的恢复,一边认真总结飞行经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任务,争取早日重返“天宫”,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03
问:请问航天员江新林,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期间,乘组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都有哪些收获?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
江新林:“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初衷。作为航天员,就是要用我们的双手把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变成现实,记录完整的数据。任务中,我们乘组在地面科研人员的精心配合下,在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等方面,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200多项实(试)验样品。指令长告诉我们,能带上天的科学实(试)验项目,都是地面科研人员多年来的心血,也是空间站“建站为应用”最集中的体现,要求我们按照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做好每项实(试)验,确保每个数据都科学有效。我印象最深的实验是材料暴露回收实验。那天,我们虽然工作到很晚,但看到每件实验样品分门别类放回回收物品袋里,内心充满收获感,相信这些样品对后续科学实验一定会有所帮助。
04
问:请问指令长汤洪波,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您和刘伯明顺利完成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完成既定任务,您成为第二批航天员里首个出舱的航天员;在神舟十七号任务中,您又带领乘组先后两次执行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经历了这两次任务的出舱活动,您有什么体会可以跟我们分享么?
汤洪波: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进行舱外实验、保障空间站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方式。比如有些实验载荷不适合在发射前安装,而是在入轨稳定运行后由航天员出舱安装。另外,空间站飞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维修维护。可以说出舱活动是太空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前期,空间微小碎片击中了太阳翼,导致太阳翼发电功率下降。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广大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制定出维修太阳翼的最佳方案,让我们乘组在这次任务中出舱进行修复。这次出舱,还有一个难点,需要在阴影区操作,因为太阳翼是发电、供电设备,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影响作业安全。因此,我们只能在阴影区进行维修作业,在阳照区时进行舱外的巡检和拍照。白天巡视和准备,晚上出来干活,真正体验了一次“昼伏夜出”。
三次出舱任务,次次圆满次次成功,我要为我们的广大科研人员点赞,我们在太空飞行的每一天,完成的每一项艰巨任务,都离不开地面科研人员的天地同心、大力支持,我要代表我们乘组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你们辛苦了!
05
问:请问航天员唐胜杰,在轨期间你们还当起了“太空菜农”,如何学会胜任这个新角色?菜园里都有哪些品种?长势如何?收获了哪些蔬菜?现摘新鲜蔬菜口味咋样?
唐胜杰:特殊的任务要求我们航天员必须成为一个多面手。这次任务中,我当起了“太空菜农”。“太空菜农”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太空中开展科学实验的挑战和魅力。虽然在地面我们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环境,在太空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体会。比如在失重条件下给蔬菜浇水,水滴会漂浮在根系表面,不容易被吸收,需要使用特殊的装置来补水;再比如种植生菜的过程中,种子特别小,很容易跟着镊子飘出来。
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逐渐掌握了在微重力环境下种植蔬菜的技巧。比如给生菜种子外面包裹上一种特殊的材料,不仅能让小种子体积变大,以方便夹取,也不影响种子的萌出和发芽。同时,我们会经常拍照和记录“太空菜园”里蔬菜的生长情况,并和地面及时沟通,调整补水和光照量。
在轨期间,我们的“太空菜园”种植了生菜、樱桃番茄等多种蔬菜品种。在我们精心照料下,这些蔬菜都长势喜人。现摘的太空蔬菜口感鲜美。尤其是生菜夹肉,蘸上酱,超级美味,樱桃番茄也酸甜可口。
这些生机勃勃的太空蔬菜不仅为我们的太空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6
问:请问航天员江新林,2024年3月2日凌晨,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也是你个人的“太空首秀”。首次进行舱外活动,有什么感受呢?
江新林:在出舱前,我的内心还是很有压力的。指令长和唐胜杰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不仅毫无保留地分享出舱经验,手把手教技术,还在心理上给我支持,让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针对出舱任务安排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天地差异等特点,我们进行了在轨训练。比如,唐胜杰手持脚限位器,让我体验太空失重条件下上脚限位器的感觉,每次我练习上下脚限位器,他比我还累,满头大汗。同时地面工作人员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出舱流程的推演,到每个操作动作,事无巨细地沟通讲解,让我对出舱任务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我也非常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轨训练,将出舱任务的整个程序和每个动作都反复模拟操作,甚至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在脑子里将所有操作流程演练一遍,正是印证了指令长说的:“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经过扎实的训练,出舱当天,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按照之前训练了很多次的动作,逐项进行操作,整个出舱过程都很顺利。
经过乘组两次出舱维修后,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正常,这是我国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的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07
问:请问指令长汤洪波,你们在太空经历了两次“太空会师”,一次是神舟十六号乘组在“天宫”迎接你们的到来;一次是你们在返回之前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能给我们分享下您和乘组在迎来送往间,历经两次“会师”的不同感受?
汤洪波:谢谢您!载人航天是一场接力赛,很荣幸成为这场接力赛中的一员。特别令我们鼓舞的是,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多次提到载人航天, “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这些殷切鼓励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正如您提到,这次任务中,我们乘组经历了两次“太空会师”。第一次会师是“接棒”,接过了神舟十六号乘组的“接力棒”,这是神圣的使命与沉甸甸的责任。神十六乘组给我们传授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为我们跑好这一棒增添了信心和动力。这次会师也让我重回“天宫”的愿望实现了,再次圆梦无比自豪。同时,我也为我的两名新队友感到高兴,终于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了。我更为神舟十六号乘组点赞,他们用完美的表现,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第二次会师是“交棒”,我们乘组把传承发扬的“接力棒”交给神十八号乘组。只有跑好这一棒,才能交好这一棒。我们乘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高度的使命感,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跑好这一棒。
一次接棒、一次交棒,我们都会深深地拥抱,所有的祝福、期待、嘱托,所有的骄傲与自豪,都在无声的拥抱里。
08
问:请问航天员唐胜杰,在太空过年有哪些别样体验?在太空中有哪些趣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么?
唐胜杰:第一次在太空过大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很充实也很幸福。我们进行了贴春联、挂福字、吃年夜饭等传统文化活动,我们在轨收看春晚,并且非常荣幸参与春晚节目的录制,作为“表演嘉宾”献唱歌曲《大闹天宫》。那一刻让我真切感到,我们时时刻刻与祖国和人民心连心,在一起。
关于有趣的事,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会经常发生。比如过年期间我们为了分享太空的生活场景,拍摄了一段开饭前互“飞”饺子的视频,当时是江新林用叉子小心翼翼地给我飞了一个饺子,本来我想一口给吃掉,但在失重的情况下,饺子一碰到嘴唇就会被弹飞,我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张嘴接到,最后只能用手抓住饺子放进嘴里,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到嘴的鸭子飞走了”。在太空里,到嘴的饺子确实容易飞走。还有吃饭时会飘出汤汁,不能用手去接,我们就张着嘴去追。在这过程中,头经常会撞到舱顶,场面特别滑稽。这些点滴的趣事也丰富了我们的太空生活。
09
问:请问航天员江新林,你们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7个日夜,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长时间封闭生活在空间站内,远离地球。请问你们有没有觉得特别枯燥难熬的时候?怎么调节呢?
江新林:在轨生活了187个日夜,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神奇、难忘。当然,在繁忙的工作和长时间封闭生活的客观条件下,也会有感到枯燥的时候,这种感觉在任务中期会明显一些。
指令长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发现我们有情绪不高的苗头时,他就宽慰我们说,我们乘组永远是一个整体,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指令长也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们第一次进驻“太空家园”时,还只是一居室。如今,空间站已经扩建到“三居室”大户型了,吃的喝的用的都比以前增加了,比起他们,我们要幸福得多。在紧张、严肃的工作之余,指令长一直主动给我们创造团结、活泼的生活环境,张弛有度,时间也就很快过去了。
另外,在指令长的带领下,我们特别注重身体锻炼。锻炼不仅是每天要完成的任务,还成为我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重要部分。每天在高强度工作结束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别提多解压了,吃得香、睡得甜,日子过得也就更充实了。同时,在工作之余,我们也会给家人朋友打打电话,每周还有一次与家人视频通话的机会,这些都让我们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另外,还有地面支持团队的日夜坚守、陪伴,让我们感到并不孤单。
最后,我想说,我们能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源于全体航天人的团结奋斗,后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朝气不负时代,以奋斗姿态成就梦想,为祖国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10
问:指令长,您好!我是来自您家乡的媒体——湖南广播电视台,首先,我代表家乡人民向您表示问候,出差半年辛苦了!我们都为您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想请问您在太空出差期间,对家乡和家人有着怎样的思念?
汤洪波:首先,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的关爱。在太空飞行半年期间,我们远离祖国,对家乡和亲人非常思念,想念家乡的美食,希望能早点回到家乡,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在工作之余,我们总会趴在舷窗上,在蔚蓝色的星球上搜索家乡的位置。全家人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长年不在父母的身边,照顾父母的责任都落在了弟弟身上。他话不多,很踏实,对父母很孝顺。
父母总是教导我,在天上好好干工作,不要想家,家里都很好,身体也很好!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乡亲朋友的关心,我们在太空出差期间很放心、很安心!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恢复疗养阶段的任务,我们会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状态投入训练,时刻准备、任党挑选、再立新功!
来源/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拍摄/宿东 吴馥桐
(责任编辑:郝祎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