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神七“航天三英雄”:无限风光在太空
发布日期:2009-02-18 字体【

  与神舟七号三位航天员“面对面”,是记者向往已久的事。

  从2月12日三位航天员雨夜抵达石家庄开始,到2月13日上午出席《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开幕式、简短的媒体见面会,再到下午三人驱车前往西柏坡参观学习,面对“密不透风”的行程,记者一路紧跟,却始终得不到机会畅谈。在从西柏坡返回时,经一再争取,本报记者终于被破例允许与他们同车返石。在蜿蜒的盘山路上,记者开始了这次难得的独家专访。

  英俊的外表、过人的胆识、渊博的知识,印象中的他们似乎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钢铁战士。但采访中,当他们说到兴奋处,拍着腿爽朗大笑时,你会发现他们更是性情汉子。

  正是这种不同感受,让记者掂量出三位航天员,在十几年航天之路上百炼成钢的拼搏与付出。

  主题一:“当一名航天员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当航天员要过四道“槛”

  记者:很多人想知道,神七任务结束后,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翟志刚:先是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参加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比如说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报告团,参加这次的神七全国巡展等。我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热爱航天,宣传航天精神。
记者:很多观看此次《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的都是一些青少年朋友,看了展览后,他们可能会立志要当航天员。你能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当一名航天员吗?
  景海鹏:作为航天员,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立志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我们也是按照这个目标来实现这个愿望。另外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已经当兵二十四五年,不管是驾驶飞机还是飞船,对我们的要求都非常高。第三是强健的体魄。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平时工作非常紧张,休息时间非常少,靠的就是平时的刻苦训练、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第四,成熟的航天员一定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是作为航天员必备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在发射过程,我心率70多次/分钟”

  记者: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都很镇定,那么你在太空迈出第一步时,心率有没有变化?
翟志刚:发射的时候,影响心率有两方面因素,一个是激动,还有一个是负荷。在发射的过程中负荷比较小,我心率70多次/分钟,很平静;在出舱过程中负荷比较大,心率自然要升高一些。在我整个出舱过程中心率仍然不是很高,也非常非常的正常、平稳。关于心率问题,我们经过十年来艰苦的、极富挑战性的训练,从身体上、技术上、心理上都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状态。即使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仍然是非常非常平静。

  ■“这10年多,我从没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

  记者:你们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已经快11年了。这些年的训练有多苦?
  翟志刚:我们专业技能训练包含8大类58个专业,每一项都挑战人体耐受极限。超重耐力训练,要求我们承受超过8倍的重力加速度,持续时间达40秒。训练中,在强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我们的面部肌肉往两边拉,眼泪直往下流,呼吸都很困难。低压缺氧训练,要求我们以每秒15米的速度,迅速提升到5000米高空,经受低压缺氧并持续30分钟的考验。
景海鹏:这10年多,我从没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学会长号后感觉身体更好,肺活量提高了。8点钟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吃完午饭,又从下午1点钟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这10年多就是这么过来的。

  ■“宇宙、太空对航天员就意味着一种挑战”

  记者:作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应具备的最重要品质是什么?
  景海鹏:我觉得航天员最优秀也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按照自己所选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当一名航天员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无限风光在险峰。不管干什么事,如果你想看到风景上那道最美丽的彩霞,就必须不断地去攀登,永不放弃。
  记者:对于一名职业的航天员来说,宇宙、太空对你们意味着什么呢?
翟志刚:我感觉是一种挑战。

  主题二:“不到太空中,你不可能想象到太空是什么样的”

    ■“那几天的每一幕,这辈子都不会忘”

  记者: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会梦见自己在执行神七飞天任务时的情景?
刘伯明:当时的每一步操作现在闭上眼睛都历历在目。现在还好多了,尤其刚下来的那些日子,经常会梦到。我想那几天的每一幕,我这辈子都不会忘。

  ■在太空执行任务与地面感觉很不同

  记者:你们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翟志刚:生活在地球正常的重力环境下,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各方面生理功能都适应了地表的重力环境。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各方面生理功能都要逐步适应失重环境。比如说这个吊带(举起自己手中的相机,吊带直垂),因为有地球吸引力,它是垂直向下的,但在太空中,因为失重,它却成了平行的,飘的。我们坐在座位上,都靠一根绳来固定自己的身体。我穿舱外航天服的时候,刘伯明给我念飞行手册,我按照飞行手册上的规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因为失重,一会漂浮到了这边,一会又漂浮到了另一个位置。

  ■三人分工最终看每个人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记者:我们都想知道,你们三个人在这次航天任务中的分工,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刘伯明: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之前就已经有安排,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我在轨道舱内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活动,而景海鹏值守返回舱。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安排。最后执行任务前,还要看三个人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而定。
  记者:你们三个都能胜任任何一个岗位,包括出舱吗?
  刘伯明:是的,我们三个都具备在这次航天任务中任何一个岗位工作的能力。

   ■“实际操作中很多方面和训练是不同的”

  记者:我记得当时看出舱电视转播时,发现打开舱门还是费了一番周折,当时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捏了一把汗。
  刘伯明:是的。当时让我们执行出舱任务时,我就拿了辅助工具,说白了就是一根“撬棍”,后来打开舱门的时候,还真撬了两次。之前在地面时,就进行过针对性训练,但我们不可能把出舱活动整个程序完全真实地全过程演练。因为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做到又能制造真空又能制造失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方面和在地面训练中是不同的。
  记者:说实话,当时你们慌了没有?
  刘伯明:还真没有。当时我就坚信,舱门肯定是会打开的。脑海里就没有“舱门打不开”这个念头。
  记者: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刘伯明:现在想来可能是对我们整个神七团队方方面面所作的大量工作有完全的信心吧!

  ■太空中看到的景色比电视转播的更美

  记者:打开舱门的那一刻,你看到的景象漂亮吗?
  刘伯明:太漂亮了!
  记者:你看到的景象,和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一样吗?
  刘伯明:那肯定是不太一样(笑)。我倒真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到太空去看看,真的是一种让你感到说不出的美。
  记者:(笑)我会争取的,但可能机会很小,所以还是请你给我们先描述一番吧。
  刘伯明:当时舱门打开的时候,我的位置正好是面对着地球。那一刻我看到,整个宇宙都是漆黑一片,可能因为太阳的光线照射,唯独我们的地球,明亮的使人感觉耀眼。地球上的云非常洁白,和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绝对不同,一团一团的,就像是东北的雪山一样。
  记者:能看到地球上的建筑啊什么的吗?
  翟志刚:这个看不到。

  ■就算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恒的瞬间

  记者:打开舱门以后,我们了解到,你自己临时决定调整了一个工作程序。
  刘伯明:按照事先的安排翟志刚应先在太空中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再挥舞五星红旗。但你也知道,舱门打开后,系统突然报警,说轨道舱火灾。当然这后来证实是误报,但当时不知道。于是我调整了步骤,先将国旗递给了他。当时就想,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恒的瞬间。
  记者:当时翟志刚明白你的意思吗?
  刘伯明:当然明白,毕竟我们在一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而且我想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恒的瞬间,是我们三个人那一刻共同的想法。
  记者:从太空回来主降落伞打开的时候知道吗?
  翟志刚:知道。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时候,因为摩擦,返回舱表面一直在燃烧,速度也相当快。主降落伞打开时,能明显感觉到抻了一下,速度减下来了。我知道我们成功归来了。

  主题三:“到了太空,许多东西会变轻变淡,但祖国和亲人则会在心里变得清晰和珍贵”

  ■神七“三雄”曾是太空飞行的落选者

  记者:你早在当空军飞行员的时候,就成为《中国空军》杂志的封面“模特”。在很多人眼里,你是中国最帅的航天员之一。从神五到神六,“人气”极高的你两次都入选梯队,却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翟志刚:我3次进入梯队,非常自豪。前两次虽然都没有上天,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去执行任务,与我自己执行任务是一样的。从主观上来讲,谁都想飞,但客观条件只允许上几个人,个人的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记者:很多人都好奇,当你最终入选神七航天乘组,在倒计时状态,心里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翟志刚:执行任务也好,训练也好,包括奥运比赛也好,不要想其他的,不要想我这个冠军能不能拿到,不要想我这一跳能打多少分,不要想我这次任务下来之后,将是一种什么状态。要想什么?要一心一意想你的操作,想你的动作。只要你一心一意操作,这个就成功一半了。

  ■落选后,3个月做了几十万字学习笔记

  记者:入选梯队之后,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这个消息,但最终上天的却不是自己,会不会有压力?
  刘伯明:神六梯队公布后,我的家乡都轰动了。后来我没能上天,岳父母做我的思想工作,给我释放压力。他们说,没有遗憾,你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吧,争取在神七时成为最优秀的航天员。
  记者:2003年你没有入选神五梯队,你把以前所有的书都找出来,进行系统分析,找差距,仅3个月时间,学习笔记就做了几十万字。你也是一个普通人,怎么做到这样积极地去面对落选?
  刘伯明:俄罗斯的一位教练说了这样一句话:航天员经过大量的训练,最后机会总是少数人,这本身就是航天员的生活之一。在整个训练中,航天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有接受这种结果的素质。另外我认为,自己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相信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而落选使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批航天员中将有人无缘太空飞行

  记者:我们知道我国首批航天员共有14名,你们在一起生活训练已经快11年了。其中有些人可能没有机会上天,你怎么看待他们的付出?
  刘伯明:这14名中国航天员谁都拥有上天的勇气和能力。但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密度不大,这决定了并非所有人都有上天的机会。但这些年里,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虽然有的上了天,有的与飞天只有一步之遥,但大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都是一样的多。
  记者:2008年,你们当选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而之前神五、神六的航天员都当选了当年的这一殊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每一次航天员都能感动中国?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中国?
  刘伯明:我想答案很简单,感动中国的正是每一个航天人身上体现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以及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常想起神六航天员聂海胜在回忆神六飞行时曾说的一句话:“太空是神奇的。随着身体的失重,许多东西会随之变轻、变淡。但另一些东西则会在心里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特别是祖国和亲人。”

(责任编辑:周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