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跃第三次赴俄罗斯参加培训。他说,请相信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摄影:张智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5月18日电讯】5月18日下午,俄罗斯航天医学问题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火星-500”国际大型联合试验乘组成员名单。中国志愿者王跃入选6人飞行乘组,其它5名志愿者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欧洲国家。负责中方参试项目的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在此前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对王跃的认识,并介绍了驻俄中国试验队的相关工作情况。
本站记者:听说这次选拔志愿者要求很严,相比选拔航天员,您认为相同点和区别在哪里?
李莹辉:我觉得共同之处是对于科学的探索精神、对载人航天事业的热爱,对这个事业的追求。这些是相通的,都是一种探索。不同点在于,在火星这个项目里对人的耐受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对心理耐受性要求非常高。
本站记者: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大多是普通人,没有航天背景的要求。为什么我们当初选择志愿者的范围却局限于航天员中心?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考虑?
李莹辉:欧洲准备这次试验的时间很长,候选人不管有没有专业的航天背景,对航天都非常热爱。他可能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但是他很热爱这项事业,非常积极。再一个,载人航天科普教育在这些国家比较广泛,公众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深入。这些国家航天发展有一定历史,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而对于我们来说,准备时间很短,如果选拔出的志愿者有专业背景,对这项工作的理解会更深刻,我们的收获也会更多。所以我们首先从科研人员中选拔优秀份子,有没有这个专业背景会大不一样。王跃作为航天员教员,曾经参加了神七任务,对载人航天的风险和困难的理解,对于载人航天后续任务需求的理解,要比普通人深刻,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他的参与,获得更好的理论和技术储备。
本站记者:在组织志愿者选拔时,有很多人报名,最终选择了王跃,可见王跃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各个方面都是不错的。您能不能谈谈在这次选拔中对王跃的认识?
李莹辉:作为非常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王跃有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他是我们中心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载人航天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任务落在他头上的时候,他能够面对挑战。从心理准备上说,给他的时间很短,不像欧洲人和俄罗斯人准备很充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受这种挑战,而且勇于实践,要求王跃对任务的认识都要有非常大的飞跃。我们当时也在想,如果俄罗斯人说“不”,我们怎么办?俄罗斯在选拔培训这个问题上还是很严格的。在俄罗斯培训期间,王跃很努力。一共有100多个项目的培训,包括野外生存训练等,很艰苦枯燥,他经受了考验,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说你们的这个志愿者“OK”。
图2:王跃和试验队队友
本站记者:除了王跃本人之外,我们在俄罗斯会有试验队在外面支持吗?能不能把他们的工作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莹辉:除了王跃,我们还有试验队驻俄支持。这个试验确实是一个持久战,而且是在境外,我们希望用最少的人员获得最大的效应。所以要求试验队一岗多能,参试人员胜任所有岗位。比如说,原来你是中医岗,我是节律岗,他是心理支持岗,但是都要具备所有岗位人员能力。在俄罗斯,试验队三个月一次换班。因为有了“一岗多能”的要求,所以驻俄人员不会很多。试验队主要任务是数据收集。现在这个舱的设计是只进不出,就是520天一次装入物资设备,不可进,只可出,每天有样本传出来,供舱外试验队人员进行分析。
本站记者:这520天最大的挑战还是心理问题,试验队将如何应对?
李莹辉: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支持团队,有一套专门的心理支持预案。刚才提到的节假日庆祝、文化交流、家人关怀等,也是一种社会心理支持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充分的专业心理支持。我们的专家有他们的独门绝道,对心理上的问题会考虑非常充分。 (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