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北京11月17日 “堪称完美!”17日晚,当在太空中完成了两次交会对接使命的神舟八号飞船准确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时,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如此评价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从顺利发射、精准对接到准确回收,中国航天人用完美的表现向世界证明——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
它表明,中国人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中华民族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眸从神一到神八的飞天之路,我们可以发现,托举这一高度的,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起步的那一刻起,就承载着国家的使命、民族的尊严和亿万人民的期盼。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扬和升华,贯穿于载人航天精神的主线和灵魂,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今天,在载人航天科技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已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这些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年轻科研人员,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化作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实际行动。
回眸从神一到神八的飞天之路,我们可以发现,托举这一高度的,是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不懈追求。
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载人航天工程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起点,并处处体现出中国特色。从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到国际先进的、基于IP技术的“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从火箭控制系统采用更加精准的迭代制导手段,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从神舟飞船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到中国首创的N+1的交会对接模式……这一系列中国创造的新技术、新突破,引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跨越。
回眸从神一到神八的飞天之路,我们可以发现,托举这一高度的,是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航天事业是高风险的事业,科学求实是其永恒的主题。对于追赶中的中国航天来说,速度与效益、质量与安全,是不可偏废的工作标准。“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正是中国航天人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对方案严谨设计、对计划科学论证、对质量锱铢必较、对管理精细追求……这一系列凝聚着成千上万航天人智慧和心血的精益求精,保驾着中国航天的每一个起飞、每一步跨越。
回眸从神一到神八的飞天之路,我们可以发现,托举这一高度的,是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载人航天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对中国航天人来讲,“一盘棋”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他们的心血,凝结在运载火箭20多万个零部件上,凝结在了飞船、目标飞行器等产品数十万个元器件上,凝结在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上百万条重要软件语句,以及更多常人所不知的地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连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正是全国大协作所产生的伟大力量,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回眸从神一到神八的飞天之路,我们可以发现,托举这一高度的,是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真挚情怀。
载人航天,以人为本。正因为此,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中,航天员系统是第一系统。为了让航天员飞行更安全、乘坐更舒适、操作更便捷,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飞船、火箭等航天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全过程。载人航天的发展依靠人,载人航天的发展为了人。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两国科学家利用飞船返回舱有限的宝贵资源,开展了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中国已真诚地表示,愿意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一起,共同推动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太空无限,探索无限。对中国航天人来讲,每一个新高度都是一个新起点。
可以想像,随着交会对接的成功,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在近地轨道组装大型空间站,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科研实验;组装飞往月球、火星等天体的飞行器,让中华民族的梦想飞翔得更高、更远……
正如同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科学求实、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的精神力量,助推了中国航天的崭新高度一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创造出新的宏伟业绩。(李宣良、田兆运、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