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站 6月29日电】6月29日下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国新办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向大家通报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返回的消息和任务实施的主要情况,并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袁洁副总经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陈善广主任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内容为回答记者提问实录。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请问您对这次任务是如何评价的?谢谢。
【王兆耀】可以用12个字评价这次任务: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此次任务,成功实现了预定的任务目标。准确入轨、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总目标实现。此次任务中,发射场系统实现了零窗口发射,长征2号F遥9火箭的入轨精度是所有载人飞行中最高的一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九号飞船产品性能稳定、状态正常。在13天的飞行当中,航天员配合默契,沉着冷静、操作精准、各项试验、各项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生活都非常顺利。飞行控制中心,地面测控站、海上的测量船以及天上的测量卫星组成的测控系统高精度的测量控制,顺畅的保证了通信任务。着陆场的回收非常迅速、准确,回收了返回舱,航天员健康出舱。整个飞行过程,所有的重要事件,都是按照我们的预定计划进行的。很多人说我们在表演,的确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堪称是过程完美。
【王兆耀】这次的任务是火箭和飞船首次重大改进以后的第一次载人飞行,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航天员首次操控对接,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驻在轨道上的人造天体就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女航天员第一次上天,并且整个飞行时间也是我国载人航天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航天员在此期间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突破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宝贵的试验数据,为我国航天载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在轨时间较长的飞行,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对载人航天规律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因此可以说成果丰硕。谢谢。
【香港文汇报记者】 中国已经实施了4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的成组表现都非常优秀,请问中国在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中有什么特点?以后是否考虑选拔空军飞行员以外的航天员,据说神十也是载人飞行,目前新航天员的训练是不是已经开始了,大约飞行乘组什么时候能选出来?和神九有什么不同?谢谢。
【陈善广】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开创性地建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选拔体系。特别是在神九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沉着冷静、操纵精准,实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在轨的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较长时间在轨驻留并系统性地开展空间实验,首次有女航天员执行任务的创举,彰显了我国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水平。
【陈善广】有几个方面:一是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体系。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既立足确保完成当前任务,又要着眼我国载人航天长远发展战略。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建立了具有完整性、开放性的航天员选拔训练体系。并在历次载人飞行任务中不断完善。这个体系包括了航天员的选拔训练一系列的标准、程序、方法,也包括教学、教材体系,教员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训练设备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应该说我们的体系适应了我国载人航天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陈善广】二是强化研究创新技术方法。航天员选拔训练必须不断适应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需要,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一直以来,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方法学研究,开展相关的实验验证。先后突破了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的选拔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交会对接训练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化的训练模拟器,以及大型的地面模拟训练设备。并注重运用心理学和数学方法研究建立了航天员心理素质评价技术、飞行乘组选拔综合评价的模型等。
【陈善广】三是以人为本,弘扬特色文化。在20年的载人航天工程实践中,航天员中心在践行“四个特别”载人航天精神过程中,孕育和创造了独特特色的航天文化,比如扎根于航天员内心的“以人为本、安全至上”、“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安全在我手中”的理念、“我们与你一起飞”的团队精神,以及航天员航天报国,时刻接受祖国挑选的价值追求,英勇无畏的拼搏、牺牲精神。飞天文化为航天员选拔训练的顺利实施和航天员出色完成任务提供了强大支持作用。
【陈善广】 刚才您提到关于神舟十号的有关情况,工程总体在准备过程中,航天员作为选拔训练的实施单位也正在开展相关的准备,包括航天员乘组的选拔和准备工作,工程总体工作一旦确定,我们将付诸实施。
【英国卫报记者】 神舟九号这次飞行任务第一次把中国的女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有没有具体计划,逐步把更多的女航天员送上天空,例如下一次的飞行任务会不会也有女航天员。第二个问题是,女航天员的首次升空是不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在中国社会地位的提高。
【陈善广】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是大家很关注的。这次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是中国女性同胞,也是大家都非常期待的。在下一次的飞行当中,可能还会有女航天员上天。具体计划要在神九任务以后,工程总体研究以后决定。相信随着我们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逐步实施,会有越来越的女性同胞加入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来。女航天员上天,的确也反映了女性同胞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从1992年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过了20年,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袁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这本身就是一系列重大科技进步,为我国正在研制建设的载人空间站及其运营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确定了一条优化合理的研制途径,通过研制9艘飞船和1个空间实验室,全面实现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预定目标。在系统设置和方案的设计上,开放性地使用留轨舱开展空间试验,极大的提高了飞船的利用价值。为了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我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1+3”模式,研制1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同时利用3艘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在任务中作为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依次验证自动对接、手动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用较低的投入、较少的飞行试验次数取得了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我们研制的飞船配置激光雷达、微波雷达、CCD相机等不同体制的交会测量设备,建立了独特的交会对接方案,这些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保障任务完成和航天员安全方面提供了更多保证。
【袁洁】 同时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神舟飞船上配置的异体同构对接机构,有上千个轴承,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为复杂的空间机电设备,技术难度大,当今只有俄罗斯具备研制能力,而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完全掌握了对接机构技术,表明我国已具备空间复杂机构的设计生成和试验能力。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其技术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我们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航天发展道路。中国航天载人工程20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法制晚报记者】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的发展进程中投入390亿元人民币,这些钱花的值吗?载人航天工程有一系列的技术成果,请问哪些可以民用?
【王兆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今年正好是整整20年。国家中央财政安排了390亿元人民币,这些经费主要用在技术研发、样品研制、飞行产品的生产,试验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消耗。通过10次飞行试验,已经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一是载人天地往返,二是航天员空间出舱,三是交会对接技术(两个飞行器在空间的交会对接)。我们建成了较为配套的载人航天研制生产试验、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的体系。取得了900余项的国家级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成果。加强了国家航天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我国航天产业的整体能力,带动了相关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
【王兆耀】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集中展示。对人类来讲,这是探索未知、拓展认知、拓展生存空间,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需要。对我国来讲,还有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需要。因此在政治、战略、经济、科技、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讲一是战略方面,载人航天工程是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工程,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未来。对世界格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载人航天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民族,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王兆耀】二是从政治方面讲,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每一次飞行试验的成功,全国人民、全球华人无不欢欣鼓舞,无不为中国人跻身这一高科技领域感到高兴。这种信心和力量是十分珍贵和宝贵的。
【王兆耀】三是在科技方面,通过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整体水平,有力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
【王兆耀】四是经济效益方面,载人航天的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出比是1:10到1:12.
【王兆耀】五是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载人航天的实施为人才锻炼成长提供了难得机会,培养了一支规模较大、专业较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相关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
【王兆耀】六是文化建设方面,载人航天蕴含的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这种精神文化财富同样是非常宝贵和重要的。
【王兆耀】此外,载人航天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也使我国在大型现代化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于说和民生的关系,成果的转化。我想说1957年,当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候,谁都想不到航天技术会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和如此密切的关系。今天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观测、预报、卫星导航定位、地球环境监测、减灾救灾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王兆耀】就载人航天技术而言,根据有关资料的报道,国外已经在人类的健康,在对地观测与灾害应对、新材料研发方面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应用。我国也有400余项的载人航天技术成果在转化推广应用。在科普教育、矿业安全、健康医疗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应用。
【新华社记者】中德在神舟八号的时候就开展了联合的太空实验项目,请问这个项目成果怎么样?下一步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我们的国际合作将是怎样发展?
【王兆耀】神舟八号上我们中德合作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在轨实验进展的非常顺利,飞船回收以后,两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判读。现在这项工作还没有做完,已经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科学家们表示有望在生命空间科学取得一些原创性的突破性成果,将来也会及时发布成果。
【王兆耀】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宗旨,是为了和平开发利用太空,造福人类。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开放的原则,积极与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王兆耀】关于下一步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和有关地区开展合作交流。我想讲四个方面:一是技术合作领域,我们愿意在下一步进行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合作,比如方案的联合设计、设备的联合研制。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二是空间应用领域,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应用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比如在中国空间站上可以开展联合实验,搭载一些设备。这次任务期间,我们邀请了联合国外空司司长奥斯曼女士,专门来华参观神舟九号飞船的发射,并且和我们进行了工作会谈,联合国外空司在空间利用、空间联合实验、航天员联合培养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愿望,我们将进一步洽谈如何开展合作。三是成果方面,我们积极响应联合国外空司提出的倡议,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国载人航天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成果。四是在航天员的培养和联合飞行方面,长远来看,我们愿意在航天员的选拔训练、联合飞行、航天医学研究等方面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交流,探讨在这方面的合作可能性。
【王兆耀】总之我国的载人航天是开放、透明的,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合作,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内地有媒体评论,目前神舟九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在自主航天顶级俱乐部里已经成为“三足鼎立”的态势,伴随着美国投入的减少,现在中国是不是有意愿或有这样的野心,能够在未来取代美国成为领导者的地位。特别在2020年,中国到时候的空间站很可能成为全球唯一的空间站,是否也意味着中国在那时候能够拔得头筹呢?谢谢。
【王兆耀】中国航天的发展是按照中国政府既定规划和预定目标在稳步地推进。我们没有想超赶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想和谁竞争,我们只是想满足我们自己的国内各方面的需求。我们是按照自己的道路来走,不存在和谁争抢。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在人类生活当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相信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会发展航天,应用航天技术,这是一大趋势。将来在航天领域合作和竞争是并存的,合作主要在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空间技术研究这些方面,这几年我们的航天产业发展很快,商业航天发展很快,因此在这些领域肯定有激烈的竞争。
【王兆耀】到2020年前后,国际上是不是就只有中国一个空间站,现在说这句话可能为时过早,因为将来国际空间站可能延寿,也可能继续运行下去。我们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开拓利用空间的需要,不存在拔得头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