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水球试验展宇宙之美 太空授课唤醒倦怠的科普意识
发布日期:2013-07-12 字体【

  6月20日多家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6000万师生收听收看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形象生动,富有科学新意,比如水球试验,水在太空中凝聚成一个玲珑剔透的水球,就像一个凸透镜,还能看到其中的倒影。拴在支架上的小球,给它一个小小的初动力,小球就能围绕支架做圆周运动。小小的实验,就像是一个“科技魔方”,让我们认识到浩瀚宇宙的微妙和神奇所在,认识到发现科学、驾驭科学的规律之美、探索之美。“太空授课”不仅是一次“视觉大宴”,更让观者的科普意识、科技想象力、科学创造力,得到张扬。

  现场互动中,有的孩子的想象力已经“飞”起来了,提出了“有没有遇到UFO”的好问题。只要我们能为孩子搭建充满奇妙趣味的科学空间和实验,激活孩子的创造和科学激情,更多孩子就更愿意陶醉在这种科技探索中,科学素养就能得到不断提高。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科技来推动,而科技的最终推动者,更在于科技人才。让青少年站在科技前沿的高度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成为科技英才,成为“中国梦”、“科技梦”的坚实推动者。

  还是会想到当下的科普倦怠,尽管我们都知道应该激活孩子的探索激情,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科学素养不是应考范围,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不在乎,学生对现代科学进程和科研方法知之甚少,科技素养非常匮乏,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师编写的《科学教育教师指导书》,还不得不从“什么是科学”谈起。20世纪60一70年代,孩子们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可如今青少年都想当公务员、企业家,愿意当科学家的变少了。两院院士师昌绪说:“如果年轻一代对科学技术不感兴趣,只想着当官当企业家赚钱,我想中国不可能强盛。”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远低于欧盟、美、日、加拿大等地区。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这种态势,不仅是一种素质缺憾,对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抑制。

  因为缺乏对科技的迷恋和膜拜,孩子就容易被反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所腐蚀,“许多学生的想像缺乏科技知识支持,所以就变成了胡思乱想。”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文教商店和书店里关于星相占卜之类的书热销。这些都应该得到纠正。

  通过太空课的讲授,让更多孩子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奇妙、魅力和伟大之处,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科学探索的主体,积极创造,敢于做梦,激情探索。更多科学家群体成为科技发展的专业传播者,承担起积极的科普义务,对孩子形成更多正面感染和激励。让科技发展更上一层楼!

信息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