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
2009年10月31日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
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
溘然长逝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宝库,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 “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途。临开船前,钱学森对报界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被美国政府刻意地延误了我返回祖国的时间,其中的原因,我建议你们去问问你们的政府。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钱学森一家四口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归国
回国参观火箭实验室后,陈赓大将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神色坚定:“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了一截不成?”陈赓大将大声说:“好极了,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1956年10月8日,回国后的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这一天,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同年12月26日,钱学森受到毛主席接见。
1966年10月,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把国防现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70年4月24日,钱学森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第一颗人造卫星
美国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这样写到:“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其实,对于钱学森的价值,早在1950年,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对此,毛主席则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20世纪60年代末,钱学森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培养造就了一支航天医学科技人才队伍,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基础。
1986年,美国政府邀请钱学森访美,试图以民间方式弥补过去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但政府不愿作出表态。钱学森回复说:“我们中国人有国家的尊严,美方既不能为过去对我有不公正待遇表态,那我就不能再去美国。”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参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颁奖仪式。这次仪式,获奖人只有钱学森一位,在这个隆重的史无前例的颁奖仪式上,钱学森的获奖感言却让大家大吃一惊。
他说:“在今天这么一个隆重的场合,我的心情到底怎样?如果说老实话,应该承认我不是很激动,怎么回事?因为我这一辈子已经有了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激动是1955年回国,第二次激动是1959年11月12日,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第三次激动是中央组织部把我和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5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1999年9月18日,钱学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奖大会后,朱光亚等人到钱学森家,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及获奖证书呈交钱老。
随着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航天员大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后,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都会去看望钱学森。
钱学森用他有限的一生,奏响了一曲激昂高亢的爱国曲。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落后的建国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后,钱学森都时刻秉持“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甚至在年事已高时,依然情系航天事业。他这璀璨绚丽、光芒四射的一生,必将激励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以更快的步伐向前迈进。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中国航天人可以自豪地告诉您:
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