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网站 特别制作

手控交会对接难似"太空穿针",航天员手控操作从距离天宫一号多远开始?地面如何与航天员协同配合?手动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该如何应对?我们的航天员究竟会怎样完成这高难度的太空特技呢?请看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周雁飞研究员和航天员系统姜国华总师为您进行精彩解读。

嘉宾:周雁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研究员。
嘉宾:姜国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继续关注神舟九号技术任务讲堂。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已经顺序进行了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我们的航天员也已经进住到天宫一号,并在过去的几天中顺利开展了各项实验。从明天上午开始,航天员要返回飞船,神舟九号要与天宫一号进行分离。接下来就要进行本次任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就是手控交会对接。今天我们技术讲堂特别邀请了两位嘉宾,带您一起了解一下手控交会对接的技术和有关挑战。首先向您介绍一下两位嘉宾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周雁飞研究员和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姜国华。两位好。

周雁飞:您好。

姜国华:主持人好。

主持人:首先请周研究员给我们介绍一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这次第二次交会对接,也就是手控交会对接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周雁飞: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了自动对接以后,我们又安排了第二次对接。这次对接应该说我们整个讲大家很关注,叫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基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神舟九号飞船自动地与天宫一号分离,分离到两个目标飞行器相距140米左右,这个时候进行一些手动状态测试。首先飞船要停住,神舟九号停住,这两个位置要保持住。确认停住以后,这个时候我们安排了一个,因为航天员要手控交会对接,关键控制什么呢,控制手柄。就和咱们汽车方向盘一样。这样的话,我先测一测方向盘灵不灵。就像咱们新司机上车以后,原地肯定方向盘打一打,往前走一走,往后退一退,操作灵不灵,操作的极性对不对。所谓极性对不对,你要往前走,它就往前走,别往后退,然后我们可以平移,所谓平移是可以上下、左右也可以前进。先试一下看一下灵敏度怎么样,方向对不对。这样的话,也是稳妥可靠的。
这些工作都做完了以后,经过地面、航天本人包括这次航天员地面有一个支持组,共同确认以后,航天员可以按照程序控制飞船靠近天宫。直至对接上,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进行了手控交会和对接。

主持人:我们这次在140米之后,中间还有停泊吗?

周雁飞:没有。这个过程,既然是航天员操作,那就给航天员充分的自主权。地面时刻监视着,如果没有问题,或者航天员不求助,就由航天员自主去做。

主持人: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航天员遇到问题,比如说有故障或者说信心不太足,毕竟我们知道在太空环境和地面还是不一样的。这些情况下允不允许他停下来,或者说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周雁飞:每个人都有一千多次的训练,应该说是反映非常敏捷,心里非常稳定。但是从技术上来讲,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有好多种手段。比方说马上停住,他可以停这,甚至倒退,这都可以。如果说碰着一些紧急情况,他可以停住倒退到一定程度,自动再可以接回来,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如果太紧急,还可以马上离开,首先防止碰撞这是第一位的。这个做了很多很多的异常情况下的处理对策,都做了很多。

主持人:看来对操作手控对接手柄航天员来讲,难度还是很大的。姜总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手控对接对于航天员来讲,这个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姜国华:好的,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会对接,成为有一个比方叫太空穿针,来形成它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之难。之所以安排在飞行前航天员要进行上千次的手动交会对接的训练,目的就是熟能生巧。他的难主要挑战体现在左右手都要操作,眼睛要观察和目标飞行器之间,飞船和目标飞行器之间所产生的距离,相对的位置和相对的角度偏差,这是多个自由度这个偏差经过他的眼、脑、手自主反射形成这个协调能力,进行控制飞船逐步逼近目标飞行器。但是这个过程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还要适应两者之间接近速度的要求,因为速度太大,刚才周主任讲了会发生碰撞的风险。速度太小,对接机构所要求的初始速度不够,就达不到最后的碰撞锁紧这些要求。另外还有要完全在地面飞控区的支持、监视之下完成这些操作。另外还有一些挑战在于,因为太空环境自然的光照,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反射等等一些,但是我们这些轨道设计已经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了。但是航天员必然在将来的任务中还会有可能会面临这些挑战。多种因素加在一起,航天员的操控能力,应对这种环境变化和地面进行交会的能力综合在一起,对航天员的控制要求是非常高的。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既要给航天员放权,相信他的训练所达到的技能,同时,我们地面,因为是首次飞行任务,我们还成立了相关的技术支持小组,给他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当的交互,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这倒不是说一定要指挥着他怎么驾驶飞船,给他提供相关的一些状态信息,增强他的心理应对整个方面的信息。

主持人:我们的地面支持人员能够随时监测的到手控对接过程的进度吗?

姜国华:这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两个飞行器都有下行的一些数据、参数,地面的人员可以观察这些数据,来判断飞行器的状态,两个目标飞行器接近的速度。尽管有一定的延迟,但是对于大的趋势的判断在适当的条件下,给航天员以适当的提醒,(这样的)天地交流还是可行的。

周雁飞:是一个新课题。比如说一个新司机上路,上路之前心理都发虚,怎么办找一个陪练。但是陪练管的太多了,这个司机是训不出来的。所以这有一个平衡,这是最主要的工作。

主持人:更何况我们这个陪练离司机距离比较远,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所以有效的沟通是不是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可能在天上的人和地上的人有可能会出现对情况判断不一样的情况?

周雁飞:对,这也是为什么地面一定要支持。避免当局者迷,地面毕竟掌握情况是最全面,而且专家都在地面上,这是一个最完整的信息源。但是又不干涉他,刚才姜总讲了,帮他辅助判断多给他提供信息,或是必要的提醒。

姜国华:非常简短的交流,有助于他信心的提高。当然过多的交流,会产生分心,这个度的拿捏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我们在这次任务中,三名航天员他们在手控的过程中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工?

姜国华:我们现在在手控交会对接过程中,我们的01航天员是坐在飞船的中间座椅操控飞船进行对接。02航天员是坐在右侧的座椅,他的主要职责是相关的一些指令配合,协助,和地面的一些通话在一些关键指令发送上。

姜国华:03航天员主要是提供一些辅助信息的监视和飞行程序后续的支持。三名航天员作为一个乘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交会对接的配合。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解读,手控交会对接,难似太空穿针。我们的航天员究竟会怎样完成这高难度的太空特技呢,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感谢您关注本期节目,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