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网站 特别制作

6月24日,航天员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圆满实现了"精准操控对接"的任务目标。"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为了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在地面都进行了哪些训练?飞行中,地面如何对航天员在轨操作进行支持?未来,航天员怎样把地面训练搬到太空进行?航天员系统选拔训练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吴斌为您一一解读。敬请关注!

嘉宾:吴斌
航天员系统选拔训练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继续关注神舟九号任务技术讲堂。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了手控交会对接,圆满实现了精准操控对接的任务目标。我想任务的圆满完成与我们航天员充分刻苦的地面训练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请到了航天员系统选拔训练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吴斌,请他为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有关航天员训练以及在轨实验支持的情况。吴主任您好。

吴斌:您好。

主持人:我们航天员在太空中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我们每次从电视画面上看上去,都觉得他们似乎十分的轻松。我们也知道有句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讲,可以叫做天上一分钟,地下十年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航天员,航天员从进入到航天员大队以后,要经过哪些方面的训练呢?

吴斌:地面训练确实很辛苦,而且训练项目内容都非常多。从航天员入选以后要经过四年到五年的训练,训练的内容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这八大类训练包括基础理论与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包括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任务模拟训练以及大型联合演练等,总共有八大类。这八大类一般来讲要分四个阶段完成,一个就是基础训练阶段。紧接着进入到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飞行程序任务模拟阶段,然后就是强化训练,任务准备阶段。四到五年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多的训练科目,所以整个训练应该说是量很大,作为航天员来讲也非常辛苦。需要在短的时间内从思想、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要做好上天执行任务的准备。

主持人:我们这次神舟九号相比以前来讲,增加了很多新的特点。包括在轨飞行的时间更长,还要进行手控交会对接,针对这些任务的要求,我们在组织航天员的训练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吴斌:对航天员来讲,神九任务重点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首次在轨要开展手控交会对接。第二方面航天员首次要十几天在轨长期的驻留期间要进行生活、工作的一个管理,具备组合体的驻留能力。第三个就是航天员首次在轨开展一些系统性的空间医学实验,这些都是神九任务航天员训练的重点。
   一个是刚才讲的手控交会对接训练,这个在地面我们也是利用模拟器,利用九自由度实验平台,利用一些其他的训练设备,利用多个现场进行大量的训练。除了手控交会对接,我们每名航天员训练次数达到1500次以上,也开展了应急和故障情况下的训练,针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40多个故障进行反复训练,经过训练航天员具备了,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处理各种应急和故障的能力。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训练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这个就是在正常训练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就是要强化航天员对付各种应急和故障的能力。这方面预案内的故障也非常多,对飞船飞行程序来讲有一百多种,对组合体飞行期间,它的应急和故障有30多种,这些也要进行反复的训练。通过在正常程序中投入故和应急工况,通过随机的不定期的,事前不告知的投入来强化训练他们一个应急和故障,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中之重,这也是训练的。
  另外就是航天医学实验,针对在轨开展的十几项航天医学实验,包括首次在轨进行的在轨维修性的实验,我们也都是进行了大量的反复训练。情况大概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次执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中,景海鹏是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任务的航天员,刘旺和刘洋首次执行特点,他们两个特点又各不相同,一个是已经有过十几年训练经验的,刘洋是新一批的航天员,针对这三名航天员不同的情况,我们为了满足任务需求,我们在训练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有什么样的针对性的手段?

吴斌:三个航天员各有特点,另外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岗位也是有所区别的。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动员岗位,他的特点是执行过神七任务,应该说有在轨飞行的经验。让他当指令长,也是发挥他经验的有时。在乘组中能够起到主心骨的作用。而且他心理素质再一个对应急情况下的处置,也都是经过大量的训练,经验比较丰富。经过了考验的。
  另外他非常细腻,非常的认真细致,坚持能力也可以。在乘组中能够发挥比较好的一个枢纽作用,领导作用。所以,针对他我们也是强化他的岗位职责进行训练。刘旺在交会对接任务中是首次要在轨进行手工交会对接训练,他的特点是非常的沉稳、睿智,操作非常的精准稳定,在训练中他这种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我们在训练当中也进一步通过心理训练,通过增加一些干扰,通过提醒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他这种操作技能,包括操作过程中抗干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心理稳定性,有一个针对性的训练。
  刘洋这一次在太空中主要是担任03岗位,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实验包括乘组的生活管理,主要是这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另外就是针对,因为她首次进入太空,又是一个女性,我们针对身体方面,比如航天环境适应性,强化她的前庭功能,耐受上升段和返回段的超重,另外也进行了一些噪声的体验,飞船着陆冲击的体验等等。从这些方面强化她的身体,另外就是心理方面,也是针对女性进行的一些相容性或者心理调试等等这方面的训练。应该说通过各有侧重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分别对应自己的岗位,有一个更加充分的,更加有针对性的一个训练,能够胜任岗位能力的要求。
  三个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互有分工,但是分工不分家,能够互相配合发挥自己的有时,共同的完成任务。在地面训练中,针对这种协配能力我们进行了反复训练。

主持人:昨天在二次对接之后,我们的航天员再次进入到天宫一号,从今天他们在天宫开展的各项活动来看,动作也更加的娴熟自如了。我也注意到从发射到目前,在我们航天员操作的背后,都有一支默默无闻的队伍,那就是我们的航天员教员,请吴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了确保航天员在太空操作的精准性,我们的航天员地面教员支持岗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

吴斌:执行太空任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航天员系统目标就是要让航天员在轨操作的零失误,包括身体心理方面都很健康,很出色完成任务。为此在地面,除了航天员在地面进行过大量的训练,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之外,在航天员飞行过程中,在飞控期间我们航天员系统安排了很多地面支持岗,其中针对操作和心理支持这一块的任务,就是由我们教员这个队伍承担的。操作支持岗主要就是负责在飞控期间,为航天员在轨的所有操作,包括飞船的驾驶,还有一些产品设备的使用,包括生活、实验的一些操作照料等等,都要提供一个支持。这个支持主要就是通过事先提醒的方式,再一个通过在过程中假如说有问题了,要通过一个指导的方式。
  还有一个航天员假如说在太空中有疑问,有问题,及时给他一个答复,给一个指导,让他采取正确的措施把问题解决掉,使这些操作,使这些实验都能够正常进行,这是操作支持。
  还有一个是心理支持。心理支持的任务主要一个是对航天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心理状态进行一个判断,进行一个把握,根据航天员对他的判断,采取一些心理的支持手段。比如说,一些必要的疏导,必须的一些放松手段,可以通过密话的方式跟他进行一些指导还有一个办法,通过专业性的心理支持,还有社会性的心理支持来维护,或者来保持航天员在太空中情绪的一个稳定,比较好的心态或者比较好的动机一个心理状态,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主持人:从目前在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情况来看,这么运行几天来,他们的心理状况怎么样?我们在心理支持上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手段?

吴斌:从这几天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航天员的心理状态非常稳定。而且精神都很饱满,对完成任务应该说是信心十足的。当然这个信心十足一方面对自己训练的一个信心,另外一方面对我们飞船,像目标飞行器工程研制这方面也是充满信心,再加上有地面这么多支持人员共同辅助,所以他们信心还是很足的。
  在此期间我们提供的心理支持手段主要就是分两大部分,一个是专业性的心理支持,给他一些指导。如何进行心理的调整、放松、兴奋,让他能够平稳一些。如果疲劳了怎么样让他尽快恢复过来,当然从心理角度来讲,这是一个专业性的心理支持。还有一个社会性的心理支持,这个主要就是通过领导,还有战友还有一些其他地面支持人员,包括家属的通话一些聊天或者问候,这些方式使他们放松下来,心态平静下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完成这个任务,大概就这么多手段。在太空中还有一些办法,比如说我们也带了一些电子手册,或者电脑里面也有一些他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等等。这样的话在空闲之余也会通过这些手段设法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主持人:比如说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什么的。

吴斌:对,都可以。

主持人:这次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在轨飞行十几天的时间,也是我们国家从航天员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的一个重要过渡。目前我们的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在稳步的推进,请问吴主任为了满足我们未来航天员中长期的飞行需要,我们在航天员训练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我们未来训练工作的重点又是哪些方面?

吴斌: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将来肯定会过渡到中期甚至更长期的一个飞行。飞行时间从现在的十几天会拓展到一个月、几个月甚至半年。对航天员训练而言,一方面训练的内容、项目会越来越多,因为将来有空间站,在空间站操作,包括对空间站的管理,甚至出舱活动,机械臂的操作等等,都会增加很多的训练项目和内容,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地面我们训练的模拟器,一些训练的手段技术,都会越来越配套完善。也越来越先进,功能会越来越多,来辅助训练的效果保证,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随着时间的延长,我们会把地面的训练,会逐渐的向太空拓展。也就说有一个在轨训练的问题,在轨训练主要就是长期飞行的一个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比如说在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的飞行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它有一个遗忘衰退效应,时间一长必须进行复训,短期飞行可以通过在地面复训,长期飞行必须在轨进行一些知识和技能的一些复习性的训练。这是一个考虑。    第二个考虑,对于一些操作或者一些任务,可能在航天员上天之前,并没有涉及到或者并不涉及,在飞行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任务要赋予航天员,在执行这些任务之前,也必须在轨进行一些学习,进行一些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正式执行任务的成功可靠,这是第二个考虑。
  另外对一些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说为了保证长期飞行的一个更加的可靠,更加的安全,在轨可能会开展一些应急情况的训练。比如说国际空间站会定期开展失压、失火要紧急撤离,定期会开展一些这样的训练,我相信我们国家将来也会开展这些方面在轨的训练。另外对在轨的医疗,技能的维持,一些新的医学手段训练学习,将来可能都会在轨涉及到这方面的训练。
  实际上在轨训练虽然是针对长期飞行但是在短期飞行中有时候也有。比如说我们在神七任务过程中,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之前,在轨首先进行的在轨训练就是在失重的情况下事先熟悉舱外服包括出舱程序,做完了之后出来,从服装中出来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再正式的进行出舱活动的一个正式程序,这样确保成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飞行中这种在轨训练将会越来越重要,当然手段也可能会越来越完善,甚至于一些虚拟现实等等一些手段,可能都会在在轨训练中用的到。

主持人:感谢吴主任的精彩解读,再过一两天我们的航天员就要驾乘我们的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我们本次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也进入了最后的返回的阶段,在此也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三名航天员顺利返回我们的家园,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