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周雁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研究员
嘉宾:姜国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主持人:大家好,神舟九号任务技术讲堂今天开讲。今天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女士宣布,我国即将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为了让公众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当前正在进行的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有更为清晰、全面、深度的了解,从今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将陆续推出神舟九号任务技术讲堂节目。通过系统权威的专家解读,为您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带您感受人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神奇。
首先向您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嘉宾,他们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周燕飞研究院和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姜国华,两位好、您好。
去年9月底我们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并且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实现了我们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距离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转眼间我们就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射任务,请周研究员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天宫一号自发射以来的运行情况。
周雁飞:天宫一号去年9月29日发射入轨以后,到现在已经200多天里了,在这200多天的过程中,和神舟八号一起完成了两次交会对接,在交会对接完成以后,经过了在轨测试,转入了长期管理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天宫一号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一个载人飞行器,尽管目前人还没有进去,我们看神舟九号。这200多天里面,应该说我们经过在轨测试,表明飞行器的状态非常好,所有冗余备份系统都处于主动工作状态,没有出现问题,另外既然作为载人航天器,作为对它载人的功能,我们进行了逐项测试。最近的一次测试表明,各系统工作的非常正常,状态也非常稳定,各种性能指标都满足要求。从目前的评估情况看,天宫一号本身的状态是完全可以具备与神舟九号进行再次交会对接的基本条件。
主持人:自去年的天宫一号发射以来,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就进入到了交会对接任务阶段,请问周研究员神舟九号这次任务在我们整个交会对接任务阶段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神舟八号已经进行了两次自动交会对接,这次为什么还要发射神舟九号?
周雁飞:大家都知道交会对接本身是很复杂的过程,仅靠一次两次成功地对接,还不能说我们完全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这次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一个突出的考核目的是手控交会对接。本身我们神舟八号两次,无论是对接还是撤离都是自动完成的。这次神舟九号的任务安排里面是第一次对接,我们仍然进一步考核自动对接的一些功能、性能,包括积累一些数据。从去年神舟八号两次对接,加上今年神舟九号第一次对接,经过三次自动交会对接的考验,我们觉得从掌握自动交会对接技术来讲应该说有一定的把握了。
本身交会对接鉴于技术复杂性,而且我们是载人航天飞行,所以为了弥补它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它从本质来讲是自动交会对接的一个备份。说白了,如果交会对接过程中,自动系统出了一些问题,那么这样的话通过航天员发挥航天员的作用,通过手控交会对接的补充,更加有利于完成交会对接任务,所以这次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我们除了继续考核自动交会对接的功能、性能积累,数据积累经验以外,第一次要试验一下手动控制的交会对接,这是我们第一次做。
主持人:这次任务因为是载人对接,我们的航天员再次受到观众关注,今天我们也请到了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姜国华,请姜总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航天员系统在我们载人航天工程中是- 1也就是说是列在第一位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姜国华:载人航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参加这个任务的各大系统共同努力,航天员系统作为飞行选拔训练的一个责任单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合格的飞行乘组,为合格的乘组提供相关的从健康、心理、营养,包括服装这些飞行资源的保障,也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一些职责。
当然,为了载人航天安全高效目标,我们还要和飞行器大系统一起为航天员营造一个适人的载人环境,和能够高效交互的人机界面,这样更有利于保证航天员安全、健康、高效地完成飞行任务。
主持人:回过来说,我们这次神舟九号任务,请周研究员给我们解析一下,我们这次任务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们这次任务的特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周雁飞:实际上大的过程和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基本是类似的,也就是说火箭载着飞船,其中当然有三位航天员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入轨以后两天之内,神舟九号飞船就要完成与天宫一号第一次的自动对接,对接完了以后,航天员要进入到天宫一号里面去,然后在里面生活六天。那么这个过程应该说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轨从一个航天器进入到另外一个航天器里面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或者很大的标志。
在轨生活六天后,飞行的第八天左右,就要进行第一次组合体分离,也就是神舟九号要自控控制离开天宫一号,当两者相距到一定距离以后,这个时候,经过对航天员手动控制飞船的能力的在轨实验和验证,只要满足要求,那么后面就是航天员控制飞船,相当于开车了。直接就奔到天宫一号去,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第一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如果顺利,航天员再次打开飞船和天宫之间的两道舱门,再次进入到天宫里面去,在里面生活、工作四天。这个时候相当于对组合体的功能和载人环境再进一步考核。考核完了以后,如果正常,按照我们的任务规划在整个飞行第十二天,第一次要进行航天员手动控制的飞船和天宫的分离,一天之内返回到咱们主着陆场。
这里面实际刚才我说的过程中有几个第一次,第一次是中国人在太空上从一个飞行器到另外一个飞行器的转移。第二个第一次是手动控制直接驾驶飞船,直接控制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同时呢,第三个第一次是头一次手控飞船,要离开天宫。
姜国华:我想补充一下,两次交会对接,这次覆盖既有前项的交会对接,还有后项的交会对接,这是我们在神八,当时没有做任务的覆盖,这次我们女航天员第一次参加飞行任务,也是一个任务中的突破。
周雁飞:所以这次任务特点也是很鲜明的。通过这样几个第一次,加上神舟八号考核的过程,我们将来自动交会对接和自动分离已经试了三次,手动对接一次,撤离一次。所以通过这样整个实验安排,结合两次实验,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的对接,我们会对整个交会对接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从安排上来讲,应该是覆盖了整个交会对接的过程的所有难点和关键点。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说经过这次任务的考验,我们工程能够从总体上来掌握和突破这个交会对接的技术?
周雁飞:我不敢那么乐观,这个技术确实是非常复杂,刚才讲的都是飞行器之间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地面的测量控制,包括很多方面,我们自己的定义基本掌握,突破和基本掌握。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美国、俄罗斯应该说是先行者,他们经过几十次交会对接以后,仍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定位叫做突破和基本掌握。
主持人: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之后,再次进行地载人航天飞行,时隔三年再次飞天,请问姜总我们航天员系统都进行了哪些准备?
姜国华:从神七任务以后,我们为咱们交会对接任务积极开展了相关技术准备,包括航天员的训练,瞄准交会对接技术,尤其是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开展了大量的训练。作为航天员系统,我们提供合格的乘组,使航天员掌握相关的手控交会对接技能,有利于实施人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掌握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为我们任务提高成功率奠定。航天员在手控交会对接训练过程中是一个比较,相比我们前三次飞行而言,是一个比较复杂,挑战性比较强的训练项目。为此,航天员经过了上千次的任务准备期间的手控交会对接的训练,经过地面的训练、考核、评定已经完全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检验了。
主持人:好的,刚才周研究员和姜总为我们精要地总结了这次任务的几大特点,首次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进入在轨航天器,首次由女航天员参与飞行任务,并且航天员的在轨飞行时间最长,有了这些特点也让我们对这次任务更为期待,感谢两位的精彩解读。
距离神舟九号飞船发射还有一天的时间,如果您想详细了解任务的最新进展情况,欢迎您登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站查询。